微成都報道5月28日,第一財經旗下城市數據研究智庫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2025新一線城市魅力排行榜》。
15個進入新一線的城市依次為: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南京、長沙、鄭州、天津、合肥、青島、東莞、寧波、佛山。
其中,成都今年仍位列榜單第一,已連續11年位列新一線榜首。
連續11年蟬聯新一線榜首
歷年城市魅力排名變化
這份記錄了2016年至2025年各城市魅力排名變化的折線圖,反映了當下中國不同梯隊城市的競爭格局。一線城市、新一線頭部城市的排名結構已趨向穩定。據《第一財經》報道,成都已連續11年蟬聯新一線榜首。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表示,十年前提到成都與杭州,不少人還會質疑它們是否能真正成長為下一代的全能型城市;而現在,這樣的分歧顯然越來越少了。同樣地,以重慶、武漢、蘇州、西安等為代表的一批城市也被“重新發現”了,它們在這些年中屢屢創新出彩,以其綜合性的實力與口碑,贏得了年輕人的選擇。
5個維度排名
成都獲4個100分
《新一線城市魅力排行榜》的指標體系包含了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新經濟競爭力和未來可塑性五大一級維度。榜單的一級與二級維度權重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計入,二級維度以下指標數據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榜單各細分維度指標主要采用2024年全年或者截至2025年年初的數據計算得出。
根據今年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五維度得分,成都在商業資源聚集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未來可塑性4個維度均獲得了100分。
成都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新經濟競爭力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中,分別位列全國第五、第五、第三、第七和第五位。
具體來看,商業資源集聚度由大品牌青睞指數、商業核心指數和商業配套成熟度構成。品牌選址邏輯回歸“效率優先”。從品牌引入的“時間差”來看,成都與上海僅相差1.5個月,杭州、南京等城市也穩定在半年以內。新消費品類如咖啡、運動戶外在成都、杭州等地實現反超,生活服務類的人均擁有量在新一線城市全面領先。
城市樞紐性通過交通聯系度、城際流動指數、產業協同關聯指數和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來衡量。2025年,廣西實現地級市高鐵全覆蓋,百色、貴港等地的高鐵聯系度顯著提升。企業跨區域設點強化“產業協同”鏈條,杭州企業在上海、合肥、深圳等地分支廣泛布局。東北商業格局也正從“沈陽—大連雙核”逐步向“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多中心格局演變。
城市人活躍度主要衡量城市人在消費、休閑和夜間三方面的活力表現。2024年以來,中小城市文旅消費活躍度顯著提升,哈爾濱、大同、張家界等網紅城市帶動線下熱度,煙臺、洛陽等地演出市場表現活躍。2025年春節檔,三線城市票房占比達25.24%。華中、西南、西北地區的夜間出行人次同比增長超過20%。
新經濟競爭力反映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由企業引領力、新消費指數和產業鏈生態指數構成。蘇州、合肥、重慶等城市在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裝備等領域的比重提升明顯。常州、嘉興加快推動本地企業上市,構建穩定的中堅力量。哈爾濱的流量熱度有所回落,而合肥、東莞等城市在小紅書等平臺上的熱度持續上升。
未來可塑性包含創新氛圍指數、人才吸引力指數和城市規模指數,強調城市的長期承載力。武漢、西安、南京在科研機構數量上居新一線城市前列,成為重要的創新資源高地。西安、武漢、銀川、成都等地吸引本省七成以上高校畢業生就業。杭州、武漢在醫療資源供給方面表現突出,中原、長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的新增就業人口位居全國前列。
2025年城市分級完整名單
(包含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編輯 侯春萍 綜合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