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對聯(lián),那可真是漢語言里的一顆明珠。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了對聯(lián)的雛形,到了明朝更是迎來了 “黃金時代”。
這種短短兩句、對仗工整的文字游戲,成了文人雅士之間最風(fēng)雅的交流方式。
在明朝萬歷年間,江南有座叫文淵城的地方,每月十五城里的讀書人準(zhǔn)會辦場集會,碰上端午、中秋這些大節(jié),更是要擺開 “擂臺”,從詩詞歌賦到對聯(lián)燈謎,文風(fēng)十分鼎盛。
這年端午節(jié)前,文淵城的氣氛比往年更熱鬧。知府親自下帖,邀了城里數(shù)十位有頭有臉的人物,以及上百名讀書人,說要在城西的白鷺山煙雨湖辦場 “端午詩會”。
消息一傳開,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聽說這次要設(shè) “對聯(lián)狀元”,勝出的人能得知府珍藏孤本!詩會還沒開始,茶館里就擠滿了搖頭晃腦琢磨對聯(lián)的書生,就希望能夠脫穎而出。
詩會當(dāng)天,白鷺山煙雨湖被布置的十分喜慶,荷葉田田的湖面上漂著盞盞蓮花燈。
眾人剛落座,就見一艘畫舫緩緩靠岸,船頭立著位身著月白襦裙的少女,鬢邊斜插著一支珍珠步搖,腰間系著枚刻著 “蘭” 字的玉佩。她輕移蓮步走上臺,盈盈一拜,聲音比黃鶯還清脆:“小女舒婷婷,見過各位先生。”
這舒婷婷可不簡單,她爹是本城知縣,她自幼隨父親飽讀詩書,十歲時便能對出“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細(xì)雨新紅陌上花”這般佳句。十三歲那年,她寫的《詠梅》詩被巡撫大人稱贊 “有林下之風(fēng)”,加之她天生麗質(zhì),因此成為了不少男子心儀對象。
此刻看到她出現(xiàn)了,在場的年輕書生們個個挺直腰板,都想著在才女面前露一手。
酒過三巡,到了對聯(lián)環(huán)節(jié)。知府笑著開口:“早就聽說舒姑娘才思敏捷,今日不如請姑娘出個上聯(lián),給大伙兒助助興?”
舒婷婷臉頰一紅,連忙擺手:“使不得使不得,在座皆是前輩……” 可架不住眾人起哄,她咬了咬嘴唇輕聲說道:“那小女獻(xiàn)丑了。”
舒婷婷起身走到欄桿前,望著湖心亭畔搖曳的垂柳,忽然輕笑說出上聯(lián):“女子亭前婷婷立。”
話音剛落,全場先是一片寂靜,隨即響起竊竊私語。這上聯(lián)看似簡單,細(xì)品卻暗藏玄機(jī):
“女”與“亭”合為“婷”,暗合她本人名字,拆字妙絕。少女立于風(fēng)亭,裙裾翩躚,畫面如畫;更絕的是,她特意站在湖心亭旁說出上聯(lián),讓眾人親眼見到“婷婷立’的實(shí)景……
既要拆字工整,又得意思連貫……難,太難了。書生們紛紛抓耳撓腮,有人蘸墨疾書,有人托腮沉吟。
良久,有穿青衫的書生跳起來:“我對‘日月明時明明照’!日頭加月亮是個‘明’,光明照耀,多貼切!”舒婷婷搖搖頭,讀來有點(diǎn)不通順。
富家公子李玉拋出“白水泉邊泉泉涌”,‘白’加‘水’是‘泉’,泉水汩汩,豈不妙哉?”舒婷婷欠身行禮,“您這聯(lián)單看是好的,可‘泉泉涌’與‘婷婷立’,一個是自然之景,一個是人物之態(tài),總像少了點(diǎn)呼應(yīng)。”
接下來兩個時辰,眾人絞盡腦汁。有人對 “秋心愁下愁愁生”,此聯(lián)用“秋”與“心”合成“愁”,意境悲涼。
舒婷婷卻蹙眉道:先不說下聯(lián)大煞風(fēng)景?卻也感覺對不上呀”;有人又對 “山石巖上古古幽”,她又搖頭。
眼看著日頭西斜,所對下聯(lián)雖多,或拆字生硬,或意境相悖,愣是沒一副下聯(lián)能讓滿堂叫好。
最后眾人只得苦笑著作揖:"小姐這聯(lián),怕是要難倒江南才子了。"
據(jù)說這場詩會散了后,人人都把這聯(lián)掛在嘴邊琢磨,希望能對出個完美的下聯(lián),可不管怎么對,不是拆字不工整,就是意境差三分。久而久之,這副上聯(lián)成了文淵城人口中的 “千古絕對”。
不過話說回來,這對聯(lián)的魅力不就在于此嗎?看似簡單的幾個字,藏著無數(shù)巧思,引得一代又一代文人絞盡腦汁。
親愛的讀者,你能對出更妙的下聯(lián)嗎?歡迎在評論區(qū)一展才華!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