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張?zhí)﹣?/p>
遲到早退一兩分鐘就成了教學事故?
近日,廣州某職業(yè)學院通報的兩起“教學事故”引發(fā)爭議。其中一起為一名老師上課遲到1分鐘,另一起為一名老師提前下課2分鐘。對此,學院工作人員稱,兩名老師被通報是因為他們觸犯了學校的相關(guān)規(guī)定。“要是學校沒有教學秩序,每個人都遲到早退,一兩分鐘,兩三分鐘,不就亂了嘛。”
的確,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按時按點上課,遲到、早退應該得到批評。可是,把教師遲到了1分鐘或早退2分鐘定性為“教學事故”,未免太過嚴苛,太不近人情了。
當下,交通擁堵成為普遍的城市病。生活在城市里,誰也不敢保證不會遭遇堵車。作為城市居民,高校教師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偶爾遲到一次兩次應該得到理解。再說,遲到1分鐘或者早退2分鐘,即便會對教學造成影響,但也不至于造成教學事故。
至于學院工作人員“每個人都遲到早退一兩分鐘,不就亂了嘛”之類的說辭,看似理直氣壯,實則犯了邏輯錯誤。不會有學校所有老師都遲到,也不會有老師一直遲到。用“所有人都遲到早退”的假設(shè)的情況來辯解,其實是對師道尊嚴的矮化和羞辱,對老師有著深深的不信任。
教室不是車間,教學不是流水線的生產(chǎn),不會因為一兩分鐘的時間差釀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一些年輕人自嘲“牛馬”,深感工作疲憊無趣的時候,高校更應該營造一種相對寬松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
當然,高校也需要考勤考核,只有實現(xiàn)專業(yè)化與人性化才能達到考核目的。從嚴治校沒錯,但是嚴不是目的,更不能把苛刻當嚴格。在保持紀律剛性的同時,也要留出一定的彈性,如果對老師的遲到早退以累計多次作為處罰標準,那么老師們也就不會有這么大的抵觸情緒。對于教學的考核,重點應該放在教學質(zhì)量上,老師合不合格可以通過教學成果來檢驗,沒必要在上課時間上“分秒必爭”。否則,只能證明該校在教學管理上還需要補一課。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