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預訂的火車票是600多元,結果支付的時候卻變成了700多元。”近日,北京消費者林女士向《中國消費者報》反映,她在飛豬小程序上購買端午節前往上海的火車票時遭遇票價“跳漲”問題。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消費者在購票平臺購買火車票時都遭遇過預訂時顯示的票價與實際支付金額不符的情況,這背后暗藏著平臺保險搭售的消費陷阱。
購票遭遇“價格跳漲”
林女士計劃趁著端午小長假前往上海游玩。5月24日,她通過飛豬小程序預訂北京前往上海的高鐵票。預訂頁面顯示,復興號二等座票價為662元,平臺補貼5元后,須支付657元。然而,當她填寫完預訂信息準備支付時,平臺卻顯示要支付705元。
林女士沒有貿然支付,而是重新操作購票。她發現,填寫好乘車人信息后,顯示的支付價格仍是657元。但點擊“去支付”后,并未直接進入付款頁面,而是彈出一個“繼續支付”頁面。點擊“繼續支付”后,跳轉的支付頁面顯示須支付705元。
為探究原因,當天《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進入該小程序進行操作。在火車票預訂頁面,小程序展示了各項保險及價格,并默認勾選“無保障”。不過,記者發現,雖然默認勾選的是“無保障”,但在支付環節卻暗藏玄機。
記者點擊“去支付”后進入“繼續支付”頁面,該過程中票價一直顯示為原價。“繼續支付”頁面突出顯示“您還未配置保障,請關注意外風險”,下方小字提醒“建議購買:火車意外保障48元/程”。頁面還用醒目黃底提示條引導用戶點擊“繼續支付”,而“加48元保障”字樣則采用極小字體。更值得注意的是,頁面將“放棄”選項設計為淺灰色字體,易被忽略。
記者點擊“繼續支付”后,票價瞬間跳漲48元。記者想點擊查看費用明細,發現無法操作,因為頁面快速跳轉到付款頁面。整個過程直到付款都無法查看費用明細。
保險關鍵信息被隱藏
那么,增加的48元到底是什么錢?記者經過數次操作,終于在點擊“繼續支付”后并退出付款,在待付款的訂單中找到了其中的貓膩。在該訂單信息的明細中,記者發現在正常票價后,多了一項48元的“火車出行意外險”。原來,點擊“繼續支付”后,消費者就被自動加價購買了保險。
記者在該頁面還看到,在“繼續支付”提示條上方有一行灰色小字,顯示“本模塊為保險投保頁面,由明亞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點擊“展開”才顯示投保須知、責任除外、條款及投保聲明等重要內容。記者發現這是太平洋財險的一款意外險,涵蓋火車意外保障、意外醫療保障、三者責任保障、財物損失賠償等保險保障。
林女士對此表示:“我根本沒想買保險,要不是看到付款金額不對,我直接就付款了。”
“繼續支付”頁面,投保須知和費用明細等信息被折疊或隱藏。資料圖片
律師:涉嫌違法搭售
為了滿足消費者出行保障的需求,近年來各大出行平臺都在購票頁面中增加了保險購買選項。不過,記者注意到,各平臺在展示各項保險選項時,基本默認勾選“無保障”。記者還注意到,在正規保險平臺購買意外險時,投保須知等重要內容都會直接展示,而非像上述購票平臺那樣折疊隱藏。
根據《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互聯網保險產品的銷售或詳情展示頁面上應包括保險產品名稱、保險條款和保費等內容。同時,應在銷售流程的各個環節以清晰、簡潔的方式保障消費者實現真實的購買意愿,不得采取默認勾選、限制取消自動扣費功能等方式剝奪消費者自主選擇的權利。在《關于規范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中,監管部門明確,保險機構應當通過設置提示進入投保流程頁面,保險中介機構的提示進入投保流程頁面,應當增加客戶告知書內容并重點披露該保險中介機構和承保保險公司名稱。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表示,該平臺的行為是一種搭售行為,是將兩種以上的商品(服務)捆綁起來銷售的銷售和定價方式。在銷售商品(服務)時,該平臺沒有顯著提醒消費者,導致消費者額外購買了不需要的商品(服務),屬于變相誤導了消費者,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經營者通過搭配、組合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顯著方式”就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要求商家以明確、透明的方式向消費者提供關鍵信息,避免誤導或欺詐行為的發生。
北京格豐律師事務所郭玉濤律師也認為,該平臺的頁面設計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選擇權的本意是由消費者來選擇進行交易,而不是誤點擊繼續支付后,再來選擇點擊放棄。”郭玉濤說,這根本不是消費者的真實意思表示,而是一種變相強迫銷售,所以還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