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砸鍋賣鐵送孩子去留學的家庭,會被認為重視教育、有遠見。
正是這一觀念,讓大家不知不覺地陷入了留學的消費主義,留學不再是經濟富裕家庭的選擇,而成為中產家庭、工薪家庭逆風翻盤的機會。
但是在這股留學潮中,一些家庭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就“硬上式留學”,結果卻變成了孤注一擲的游戲。
來源:Letsight
ID:letsight520
01
工薪家庭正在
掀起一股硬上式留學潮
所謂“硬上式留學”,是指在經濟、語言能力、心理支持系統都未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家庭仍然選擇讓孩子出國讀書。
近年來,工薪家庭正成為留學主力軍。
根據一項數據統計,年收入在10萬—30萬元之間的家庭,占比高達近40%。
相比之下,傳統印象中典型留學生家庭,年收入80萬甚至百萬以上的高凈值群體占比卻不到5%。
在有留學意向的父母調查中,職位為一般員工的比例逐年上升,占比已高達44%,遠超中層領導和單位高管。
這一數據刷新很多家長的認知,如今的留學生主力軍,已經從“官二代”“富二代”變成了“打工人”的孩子。
圖源:unsplash
留學這件事,已經從有錢人家的事變成了普通家庭咬牙拼命的目標。
工薪家庭年收入10-30萬,但是一年的留學費用動輒幾十萬,之所以愿意冒這么大的風險,不外乎這三大原因:
第一, 是對孩子未來的擔憂,希望通過留學給孩子一條跳出內卷、改變命運的出路;
第二, 是由于國內高考和升學壓力大,逃離內卷轉而把目光投向海外;
第三,是一些家庭明知道孩子能力較差,通過高考考不上好學校,希望將孩子送出國去喝洋墨水,搖身一變成為海歸。
但理想很美好,現實遠沒有那么美好。
雖然現在申請留學的門檻看起來低了,不用特別高的分數也能進海外大學,但留學的花費卻越來越貴。
圖源:unsplash
學費本來就高,再加上匯率不穩、通貨膨脹,生活成本節節攀升。住宿、交通、醫療、課本...每一項開銷都掏空原本不富裕的家庭。
對于富裕家庭來說,留學就像說走就走的旅行,毫無經濟壓力,中產家庭也能夠自費留學,還在國外也不會有太大經濟壓力。
但是工薪家庭想要托舉一個孩子出國留學就需要掏空幾十年的家庭積蓄,生活費更是成為一張張還沒支付的賬單。
曾經有一位留學生就提到,為了留學,父母把幾年前留給自己做婚房的房子都賣掉了。
有些學生到國外后不得不一邊上課一邊打工,過得非常壓抑。還有些家庭因為父母失業或經濟變故,斷了經濟支持,孩子被迫休學甚至退學的例子也不少見。
對于 工薪 家庭來說, 他們 做出的不是周全準備后的教育投資,而是“硬著頭皮上的賭局”。
02
留學這件事
普通家庭真的輸不起
“硬上式留學” 除了是指 經濟 上的準備之外,還有 語言能力、心理支持系統都未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家庭 依然 選擇讓孩子出國讀書。
不少學生在國內通過了雅思、托福考試,但實際聽說讀寫能力與國外課堂要求之間 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
到了海外,聽不懂教授講課、寫不出合格的論文,最終不得不 重修 ,甚至中途退學,心理 壓力非常大。
還有更大一部分學生,沒有做好留學的心理準備,以為出國跟待在國內一樣。
當他們自己 一人來到陌生國家, 卻 要面對文化差異、學業壓力、孤獨感 、 語言障礙等重重挑戰。
圖源:unsplash
一些學生會陷入焦慮、抑郁,甚至更嚴重的心理危機 ,厭學、逃學,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而這個時候,遠在萬里的家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的情緒困境難以及時緩解,留學反而變成噩夢的開始。
還有許多家庭對留學的回報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認為,只要孩子拿到國外文憑,就意味著拿到一張高薪就業的入場券。
但是近年來,全球就業形勢緊張,國際生身份在海外求職門檻高、機會少,競爭激烈。
國內也早已不是海歸最吃香的時代,很多歸國留學生面臨著起薪不達預期、崗位少的就業新難點。
越來越多海歸只能從基礎崗位做起,甚至留在家中成為全職兒女,又或者當起了外賣員、快遞員來過渡。
圖源:unsplash
2024年山東青島曾發生一起令人唏噓的悲劇 , 一名外賣員在送餐途中被人刺死。
而隨著案件被媒體持續追蹤,真相令人沉重。被害人李某,曾被家人寄予厚望,舉債百萬元將他送往澳洲留學攻讀心理學專業。
因為 留學斷供曾經 中斷學業 , 艱難畢業 后回國兩年創業失敗,后來選擇送外賣幫補家用。
對很多工薪家庭來說,留學是一條沒有退路的孤注一擲。
他們等不起,更輸不起,一旦孩子在國外遭遇學業不順、經濟斷供、心理問題或就業受阻,整個家庭都將承擔沉重的代價。
03
留學不只是見世面
工薪家庭該如何量力而行
對于工薪家庭來說,只能眼睜睜看著經濟情況更好的孩子去留學, 自己家的孩子卻只能在國內不斷“卷”學業和生活,這種無奈和焦慮感常常讓人 感到 心酸。
但無論如何,工薪家庭考慮送孩子出國留學,首先不要掏空積蓄送孩子出國留學。
很多工薪家庭幻想著送孩子去留學見世面,但結果孩子出到了國外,卻發現自己和別人差距明顯,別人天天燈紅酒綠,自己卻忙著打工賺生活費。
尤其是對于工薪家庭來說,送孩子出國留學往往是傾盡“棺材本”的決定。家長們把多年積蓄,甚至借貸的錢全部投入,希望孩子通過留學改變命運。
圖源:unsplash
如果孩子不能學有所成、找到理想的工作,這筆巨額投入不僅打了水漂,更可能帶來家庭的經濟危機和心理陰影。
孩子也會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掙扎,擔心辜負父母的期望和犧牲,甚至產生自我懷疑和焦慮。
因此,工薪家庭送孩子出國留學,一定要以結果為導向。
工薪家庭 不應該有太多理想主義,比如盲目 追求文學、心理學等人文社科專業,這些專業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變現能力相對較弱。
相比之下,理工科專業雖然不一定能讓孩子大富大貴,但至少擁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和穩定的收入預期,能夠讓孩子畢業后迅速找到一份能夠糊口的工作。
圖源:unsplash
另外,面對龐大的經濟支出和未知的留學風險,要厘清自己能承受的范圍。
留學費用不僅包括學費,還有生活費、住宿費、保險費等多項開支,這些都是沉重的負擔。
而且留學后孩子未必能夠順利找到工作,這個時候家庭能否給予一定的支持和經濟援助同樣要納入考慮。
總之, 在缺乏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硬上式留學”將會變成家庭不能承受之重,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負擔,更可能是孩子心理和未來人生的重大風險。
只有真正基于孩子的能力和家庭的實際條件,合理選擇專業和留學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留學的價值,避免讓孩子陷入卷生卷死的循環。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伙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里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