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云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省自然資源廳專場,介紹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在加強旅居領域土地要素保障、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
發布會上,開屏新聞記者了解到,云南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通過國土空間規劃統籌、用地指標傾斜、審批綠色通道、靈活供應土地等務實舉措,對我省旅居領域用地進行重點保障。“十三五”以來,云南省自然資源廳積極指導各地盤活各類存量土地發展文旅產業,用各類項目的建成投產進一步詮釋“旅居云南”的豐富內涵,集中表現在“三個優化”——
優化空間格局 因地制宜、扎實構建“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截至目前,省級、16個州級、129個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均已全部獲批,標志著云南省總體規劃工作全面進入實施階段。其中,將84個涉及旅游發展的交通類項目納入省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重大項目清單,統籌保障文旅產業發展配套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為增強空間規劃剛性約束與用地需求彈性變化的適配性,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城鎮開發邊界優化調整,如期出臺全省城鎮開發邊界有關文件,進一步拓展文旅產業發展所需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建設空間,經驗做法得到自然資源部充分肯定。 優化審批流程 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將省級重點項目、重中之重項目中的文旅項目納入土地要素保障重點項目清單,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探索建立覆蓋用地選址、成片開發、用地審批、土地供應、規劃許可等各環節的全周期監管機制,確保文化旅游領域項目優先審批;深入踐行“三法三化”,強化實地調研,雙管齊下助推項目更好更快落地見效。 優化供地方式 針對旅居項目中的永久性設施建設用地,以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方式依法保障;針對直接利用自然生態景觀等不占壓土地、不改變地表形態的,按原地類認定和管理。在采取傳統的劃撥、出讓方式供地外,還支持地方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應旅游項目建設用地。同時,審慎穩妥有序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探索入市途徑保障旅游項目用地,元陽縣、文山市等地區盤活文旅資源,以入市促進“傳統村落保護+哈尼梯田觀光”“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等項目落地。此外,鼓勵采取入股、聯營、合作等方式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閑置農房等,支持鄉村旅居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據介紹,基于云南省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在空間上集中分布、富集疊加的特征,構建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景觀資源整體保護的空間體系,整體保護三江并流、麗江古城、紅河哈尼梯田、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等世界遺產以及紅色文化遺產,優化形成古滇春城高原明珠魅力區、大理麗江山水古城魅力區、三江并流神奇秘境魅力區、滇西邊城康養魅力區、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魅力區、滇南紅河哈尼梯田魅力區,以及金沙江峽谷風光魅力帶和沿邊開放多彩文化魅力帶為主體的“六區兩帶”特色魅力空間布局,彰顯云南大山大水自然之美與獨特民族文化之美。
今年以來,隨著“旅居云南”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云南省自然資源廳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堅持先行先試,圍繞《加快推進旅居云南建設三年行動》要求,針對旅居產業規劃銜接不足、保障途徑不明確、用地政策不系統等問題,于3月24日印發《關于加強旅居產業用地保障的通知》,明確提出16條政策措施,進一步支持加強旅居產業用地保障,形成旅居產業用地政策鏈條,對推動云南省旅居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促進文旅消費轉型升級有重要積極推動作用。
開屏新聞記者 左學佳 攝影報道
一審 資漁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李鴻睿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