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成都河湖保護和智慧水務中心以“探秘智慧水務,共護幸福河湖”為主題,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水情教育活動。40余位參與者通過沉浸式參觀、趣味互動、創意實踐等方式,解鎖河湖治理的智慧密碼,也在心中播下守護碧水的種子。
活水公園里的“水課堂”
上午,孩子們在活水公園水情教育館開啟活動的第一站。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家通過生動的圖文、歷史影像回顧了府南河從“護城河”到“生態廊道”的蛻變歷程,整治過程中的不懈努力和人文智慧讓孩子們驚嘆連連。
參觀活水公園水情教育館。蒲智芳攝
隨后,大家跟隨工作人員的講解,漫步活水公園,近距離觀察污水通過曝氧池、植物塘床等自然生態凈化系統“由濁轉清”的過程。
參觀活水公園。蒲智芳攝
看著清澈透亮的池水,小朋友們紛紛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同時表示要成為成都河湖的“小志愿者”,一起守護身邊的碧水清流。
長卷繪就綠色心愿
參觀結束后,孩子和家長們共同參與到長卷繪畫環節。5米長的畫卷巧妙地將水生態保護與端午、六一節日文化相融合,孩子們用五彩的畫筆描繪出對節日的祝福與生態愿景,形成了一幅頗具童趣的繪畫作品。
孩子們與涂色作品合影。蒲智芳攝
揭秘智慧水務“最強大腦”
下午,隊伍走進武侯區智慧水務指揮調度中心,一場“硬核”科技秀拉開帷幕。大屏幕上,河道實時監控、水質數據、應急調度等信息一目了然。
參觀武侯區智慧水務指揮調度中心。蒲智芳攝
工作人員以武侯區河道排污為例,向大家詳細解釋了如何通過實時監控、智能調度等智慧化手段查找污水源頭,守護河道健康。
“原來治水也能這么酷!”孩子們邊記錄邊討論,對守護城市河湖的“黑科技”充滿好奇。
非遺扎染傳遞生態理念
最后一站,大家來到蜀宮琴臺體驗非遺扎染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將學習到的相關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創作出各具特色的圖案。
展示扎染作品。蒲智芳攝
有家長感慨:“扎染的每一步都要耐心,就像保護河湖需要持之以恒。這不僅是一次手工課,更是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種子扎進了心里。”
此次活動不僅普及了智慧水務的相關知識,更是通過家庭參與,讓河湖保護從“政府治水”轉變為“全民行動”。未來,期待更多家庭加入護河行列,讓成都的每一條河流都流淌著幸福與希望。(蒲智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