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上海市中小學教學數字化轉型初中整體試驗樣板校學科展示活動(虹口專場)在上海市海南中學舉行。
現場,上海市海南中學七年級學生帶來的英語展示課上,數字化的教學模式令人眼前一亮。
課堂上,學生手持平板電腦,借助AI智能系統開展個性化人機對話學習。系統根據學生的實時表現動態推送多元情境,當學生用英語提出疑問或完成作答時,AI不僅能精準識別發音與語法問題,還會通過層層遞進的追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打破了傳統課堂中 “統一播放音頻、機械跟讀” 的固有模式。這種“一人一平板一AI”的互動場景,讓學生在沉浸式對話中主動運用語言,實現了從“被動輸入”到“主動輸出”的能力躍升,生動展現了數字化教學如何賦能個性化學習體驗。
2023年,上海市海南中學加入教學數字化轉型整體樣板校建設項目。兩年來,學校從硬件環境建設、制度激勵、管理跟進、校本研訓、教學流程再造等多方面推進樣板校建設項目。2024年底,學校成功申報上海市人工智能實驗校,開始了從教學數字化轉型1.0版本向2.0版本的邁進。
上海市海南中學通過數字化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還顯著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據悉,目前該校教學上對智慧教育平臺(上海微校)的“三個助手”常態化應用得以實現,日常使用教師數穩定在90%。
在當天活動的教學展示環節,上海市海南中學六年級數學教師還面向觀摩嘉賓現場執教了一堂《圓柱及其側面展開圖》的公開課。課堂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合作設計一個向AI提問的語句,開展圓柱側面積公式的探究。
六年級學生李書瑤說:“我自己嘗試后得出的結論是圓柱側面可展開為一個長方形,但AI給到了更多的可能,比如圓柱側面也可以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我覺得AI在拓展思路方面很有幫助,能讓我看到不同的角度,發現更多數學規律的多樣性,這種互動學習讓我對知識點的理解更立體了。”
現場還進行了以《數智技術推動學習方式變革的實踐探索》為課題的微論壇,虹口多所中學的一線教師圍繞數智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如何通過數字化工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智能平臺對個性化教學的支持路徑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分享各自學校在教學數字化轉型中的實踐經驗與思考,共同探索數智技術賦能學習方式變革的新方向。
近年來,虹口教育把教學數字化轉型作為支撐教育改革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舉措,以創新管理機制、課程體系、教師培養為著力點,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教育試驗區建設,全方位、深層次推動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深度融合,以教育數字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塑造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在虹口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海南中學表示,將繼續深化“三個助手”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應用,進一步探索如何利用數智技術挖掘更具深度和廣度的學情數據,為教學和管理提供更全面、精準的依據。同時,加強跨學科教學研究,探索如何打破學科界限,將數智賦能的教學模式推廣到更多學科領域,促進學校整體辦學質量的再提升。
此次活動由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生)、虹口區教育局、虹口區教育學院主辦,上海市海南中學承辦。該活動也是虹口區2025年基礎教育“虹課優學”推進會分會場活動之一。
記者:張燕麗
圖片:上海市海南中學
編輯:張燕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