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據央視新聞報道,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的餐飲商家開始進行“后廚直播”。近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當地推進“明廚亮灶”建設,只要點擊外賣APP中的“明廚亮灶”版塊,就可以對商家“云監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點單商家后廚的情況。至此,廣州成為全國首個由政府層面系統性推進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改革的城市。
消費者在點外賣時,總有這樣的疑問:菜是現炒的嗎?后廚干凈嗎?廚師操作規范嗎?這也難怪:一些外賣商家賣的是預制菜,撕開包裝復熱、煎烤,淋上佐料就打包送走,掙的卻是“現炒錢”;有些外賣商家的線上店鋪圖片看著光鮮亮麗,實際操作環境卻慘不忍睹,廚房滿是油污,食材隨意堆放,蒼蠅蚊子滿天飛……在這種情況下,曾有外賣小哥向外界發布點外賣“避雷清單”,受到消費者的點贊和追捧。
可以說,外賣行業面臨一定的信任危機——《2025年一季度中國消費者消費意愿調查報告》4月20日發布,該報告有一項關于“老百姓餐桌”的調查結果:連續三個季度消費者選擇在家做飯的次數增加了,外出就餐和點外賣的次數減少了。個中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這與消費者對外賣行業的信任程度降低不無關系。當外賣商家的違規操作變成“常規”操作,“越來越不敢點外賣了”便成為一些人的口頭禪。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信任危機也是推動行業走向規范化發展的契機。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一些外賣商家或在外賣平臺推動下,或是自發地開始進行“后廚直播”,也就是在后廚安裝攝像頭,全程直播備菜、炒菜、出餐過程。消費者無論是去店里點單,還是在線上點單,都可以看到實際狀況,這讓消費者對餐食質量有更直觀的感受,也有助于商家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乃至于提升整個行業的食品安全水平。
此番,廣州在全國首開先河,從政府層面系統推進外賣行業“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加快構建“政府監管+商戶自律+平臺賦能+公眾監督”的社會共治智慧監管模式——此舉是監管模式的創新,推動傳統的人工巡查轉向智能化、信息化監管,讓“看不見的后廚”變成“透明的廚房”,切實守護市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此外,這也讓“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發揮作用:勇于打破信息不對稱、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商家,將贏得市場與口碑,反之,必將被消費者拋棄。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其中第十七條就明確提出,加強網絡訂餐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推動平臺和商戶實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強化無堂食外賣監管和社會監督。期待各地都從政府層面推動外賣商家開展“后廚直播”,同時建立“后廚直播”規范體系,明確直播的標準和要求,確保直播內容的真實性和全面性。
推動外賣行業“明廚亮灶”,短期來看有一些難點需要克服,有一些問題需要攻堅,但從長期來看,無論是平臺、商家、消費者,還是外賣行業、地方經濟發展,收益都將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