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據5月25日央視財經報道,為保障群眾和孩子們在游樂場所的安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對全國游樂場所的特種設備,展開了暗訪、規范和整頓,發現市場上仍有部分不法商家,私自定制購買屬于特種設備的飛椅、海盜船等大型游樂設施,在人流密集的集市、展會上流竄經營,對這些移動式大型游樂設施,既不按相關規定進行備案,也不定期進行檢驗檢測,安全隱患極大。
根據《特種設備安全法》,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特種設備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的使用安全負責,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F實中,一些移動式大型游樂設施卻游離于安全體系、監管體系之外。有的商家將游樂設施拆解為零部件運輸,到現場后再進行組裝,以此逃避備案程序。更有甚者,直接購買無資質廠家生產的“三無”產品,設備結構強度、安全防護裝置等核心指標均不符合國家標準。
“三無”游樂設施為何屢禁不止?相較于位于城市的大型游樂場,不法商家往往選擇監管力量較薄弱的鄉鎮、城鄉結合部,且經營周期短、流動性強,“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一旦發生事故,商家可隨時撤離,給消費者維權、監管部門取證帶來困難。此外,面對低廉的價格,一些家長忽視了安全隱患,助推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近年來曝出的“充氣城堡被風掀翻”“海盜船支架斷裂”等事故,無不在警示:當“歡樂經濟”脫離安全底線,代價慘烈而巨大。
根治移動式游樂設施之患,既需雷霆手段,更需長效機制。對此,5月2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部署開展移動式大型游樂設施專項整治行動,要求各地在行動中進一步加強設備摸排、強化源頭治理、加大執法力度,此舉及時且必要。下一步,還應完善常態化監管,加強對集市、展會、廟會等場所的巡查力度,要求相關活動主辦方對“是否有游樂設施”進行報備;建立跨區域監管協作機制,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倒逼不法經營者收手。
信息化時代,新技術可以為監管“插上翅膀”。例如,建立全國特種設備電子檔案,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編碼、檢驗記錄全流程追溯;在游樂設施高頻出現場所設置“電子圍欄”,通過AI識別未備案設備;推廣“二維碼溯源”標識,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設備檢驗狀態,督促經營者規范經營……
唯有將“移動的隱患”納入“牢固的防線”,為移動游樂設施系好法律與責任的“安全帶”,才能真正守護童年的純真笑臉,守護“游樂”二字背后的幸福本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