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民族國家的建構中,歷史學家扮演了什么角色?5月25日,圍繞《把過去民族化:作為現代歐洲民族建構者的歷史學家們》一書,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孟鐘捷與《上海書評》執行主編鄭詩亮共同探討了歷史學家與他們身處的時代的關系。
“歷史學家構造出來的歷史,實際上是為那個時代的一些重要事情服務的,”孟鐘捷指出,不同于傳統認知下沉浸于故紙堆、專注于史料考據的學者形象,在19至20世紀歐洲民族國家蓬勃建立的浪潮中,杰出的歷史學家們的思維與國家命運緊密交織。他們通過嚴謹的研究,為新生的民族國家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符號,構建起國家的精神神話。
《把過去民族化:作為現代歐洲民族建構者的歷史學家們》,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把過去民族化》一書是孟鐘捷策劃主編的學術新系“經典歷史教育理論與方法譯叢”中的一種,梳理和敘述了19—20世紀歐洲各國歷史學家書寫民族歷史的方式方法,從理論和思想的維度進一步反思了有關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民族認同、記憶理論等問題的研究。
近日,為了慶祝比勒菲爾德隊闖入德國足協杯決賽,該隊球迷來到鄰近的代特莫爾德市,給赫爾曼紀念碑披上比勒菲爾德隊隊服,旨在強調球隊與古代英雄阿米尼烏斯的情感紐帶。
19世紀見證了大量民族國家在歐洲的形成,在這一過程中,新成立的民族國家需要合法性論證,而歷史學家們憑借專業考證,向民眾揭示本民族悠久的歷史與偉大的祖先。例如在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建構中,赫爾曼這一公元初年的歷史人物被重新激活。“公元九年,赫爾曼向羅馬帝國發起挑戰,這個故事流傳了很久,但直到19世紀,關于赫爾曼怎樣獨立,怎樣奮起反抗、戰勝了當時羅馬帝國軍團的這個故事一下子傳遍了整個德意志帝國,”孟鐘捷指出,在這個過程中,歷史學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要把一個英雄人物給找出來,還要給老百姓塑造一個很輝煌的過去。”隨后,他又提到了貞德的形象演變。在啟蒙運動時期,伏爾泰等曾對貞德作為宗教迷信的神跡進行“祛魅”,而在19世紀,法國歷史學家重新塑造貞德形象,賦予其民族救星的象征意義。
《查理七世加冕典禮上的圣女貞德》是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于1854年創作的一幅畫作。現藏于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歷史學是時間的科學,失去了時間感,歷史就很難講,時間其實是歷史學家賦予的一個衡量尺度,”孟鐘捷說道。以“德國為何發動世界大戰”的話題為切入點,兩位嘉賓進一步探討了民族史書寫中的時間感,即歷史學家如何劃分歷史階段。對于德國歷史的解讀存在不同視角:若將兩次世界大戰歸因于軍國主義和普魯士傳統,從普魯士宗教改革后實力躍升、領土擴張的脈絡來看,德國歷史呈現出延續性;若強調德國如今的多元化特質,便能找到歷史的斷裂節點,如1866年普奧戰爭致使奧地利脫離德意志,而奧匈帝國長期秉持多民族共存理念。再以1945年二戰結束、普魯士名稱消失為例,德國歷史究竟是延續還是斷裂?通過對比三位歷史學家對魏瑪共和國歷史的不同書寫方式,展現了不同歷史學家如何通過劃分時間段、強調不同節點,呈現出各自獨特的敘事節奏。
分享會現場
在孟鐘捷看來,人的記憶會選擇性地記住那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而歷史學家的作用是對剩下的那些事物進行組合,形成他們認為有意義的部分。這種組合主要來自兩方面,其一是歷史學家對自身生命意義的思考,其二便是對民族、國家的思考,歷史學家往往是有意識地在推進政治的進程,這是他們的使命。孟鐘捷認為,如今每一個個體的使命也可以多元化,以不同的身份和視角講出更多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