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絕對是兵器中的一類。
當其他武器還在爭論一寸長一寸強的理論時,它已經在百步之外離弦而出,正中對手要害。
從戰國猛將的百步穿楊,到西漢的李廣射虎,再到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無一不彰顯著弓箭的重要性。
不過在諸多典故中,有一些故事是不太合理的。
比如《三國演義》在介紹草船借箭時,曾用了“箭如雨下”這個詞。
事實上,如果真的要達到這種效果,那么軍隊會迅速破產。
這又是為什么呢?
弓箭的發展
弓箭的出現時間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就出現了弓箭的身影。
根據現有資料,專家推斷它最早出現在3萬年前。
那時的弓箭非常簡陋,制作箭的原料可能只是不知道從哪里撿來的直木條,再將一端磨尖,就成了箭。
到了石器時代,人們對打磨的技術有了新的認知,在箭的一端固定好尖尖的石頭或者骨頭,可以提高穿透性。
《詩經》中曾出現過“骍骍角弓”這句詩,被一部分人解讀為一種用獸角裝飾過的弓。
不難發現,當時的弓箭已經不再是純粹的打獵用具,而是富有觀賞性的物品。
在《周禮》中,用弓箭射擊被列入六藝范圍,是貴族必須學習的類目。
弓箭的重要性再次被細化,不但用于普通的攻伐,還是上流社會的必要技能。
周王室日漸衰落,中原戰爭不斷,弓箭的戰爭屬性一再被放大,很多軍隊都配備了大量弓箭手。
而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巧用計謀,完成草船借箭的故事,更是流傳至今,成了膾炙人口的佳話。
種種跡象表明,弓箭在古代戰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因為在冷兵器時代,這種遠程類的攻擊,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不過從史實出發,不管是電影里的各類名場面還是《三國演義》里的經典橋段,都沒有完全依照史實。
那些箭如雨下的場面,并不會在歷史中出現。
這又是為什么呢?
弓箭的成本
與刀、劍這樣的主流冷兵器相比,歷史上很少出現特別有影響力的弓箭,不過這并不代表它不值錢。
弓的制作手法不算復雜,但用料種類較多。
春秋時期的著作《考工記》中,詳細介紹了弓的原料,細化之后可以分為六個方面,分別是干、角、筋、膠、絲、漆。
與弓相比,箭的制作其實比較簡單,主要由箭桿、箭羽、箭頭組成。
公認的最佳箭桿木材是樺木,這是一種國內常見的木材。
箭羽的主要材料是鳥類的羽毛,也有人用紙、布料、特制的樹葉代替。
箭頭一般是鐵制品,通常是先用燧石磨尖,然后將一端卡在提前做好的箭柄裂口處,最后用線綁好。
弓箭并不像刀槍一樣能長久耐用,箭射出去之后,會有折斷的風險。
即使彈性較高的箭桿,也無法避免這一局面。
所以與其他冷兵器相比,箭是需要不停生產,才能持續供應到大規模戰爭中。
《三國演義》記敘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文中更是用箭如雨發描述當時的場景。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核心,是他借用東風與大霧之便,領20艘草船虛張聲勢,令曹操不明虛實,只敢派一萬弓弩手射擊。
這次借箭,總數超10萬支,極大緩解了聯軍的燃眉之急,也讓小說讀者心中大為暢快。
但如果這個故事是歷史史實,那曹操肯定會破產。
古代一名士兵的箭囊中,至少會有10支箭,所以一萬弓箭手的箭囊,至少是10萬支箭。
當天大霧,所以弓箭手無法精準射擊。
與寬闊且縱深極長的江面相比,20艘船的表面積顯得小很多。
曹操的弓箭手并非個個都是能聽聲辨位的神射手,所以諸葛亮想籌集10萬支箭,肯定不只指望這一波箭雨。
按照概率來看,弓箭手能射中草船的概率是比較低的,射兩箭囊大概無法滿足諸葛亮對箭的數量需求。
假設每人射三箭囊就能滿足需求,那么一萬人就要射30萬支。
三十萬支箭是什么概念?
根據《大明會典》,成化時期的箭是每支銀三分。
到了嘉靖時期,一支箭的價格是一分九厘五,比成化時期便宜一些。
不過在清代《招遠縣志》中,每支箭的價格卻上升到了一錢,也就是1/10兩。
可見,不同時代的箭價格并不相同。
如果取出中間數來看,一支箭的價格大概是5分,那么30萬箭的價格就是1.5萬兩白銀。
一兩銀子相當于現在的924元~1848元,1.5萬兩銀子相當于1386萬元到2772萬元。
如果因為一次不知虛實的試探,就付出這么大的代價,那曹操不僅十分吃虧,甚至可能面臨沒錢造新箭的尷尬境地。
總結:
在古代戰爭中,箭是一種折損較高的消耗品,箭如雨下這種負擔,大概沒幾支軍隊吃得消。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弓箭手》世界歷史百科全書
《古代戰爭的歷史真實:大力士、單挑與弓箭手》澎湃新聞
《古代戰場上,弓箭真的無敵嗎?》滂湃新聞
《古代的弓弦是用什么做的》央廣網
《都射出去了,還要回收嗎?》界面新聞
《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很關鍵》鳳凰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