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軍事采購,除了向歐洲列強大量購買軍火外,近在咫尺的日本也是一個重要采購對象。當時日本的武器裝備性能雖然比不了歐洲列強,但勝在適合亞洲戰場,并且價格上也相對便宜。北洋政府就曾向日本大量采購軍火,例如在1917年,段祺瑞向日本一次性采購了4萬支步槍及300多門身管火炮。30年代初,國府也向日本訂購了不少武器裝備,連輕型巡洋艦都訂購了兩艘。
“寧?!奔壯惭笈?br/>
不過從日本對華武器出口清單中可以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對陸用重炮數量嚴格限制、甚至不愿意出售,海軍艦船方面反而很寬松。30年代初,日本造船廠甚至為民國海軍設計了排水量超過6000噸的重巡洋艦,配備三座雙聯裝200毫米/50倍徑主炮,最大航速29.5節,續航力7000海里/12節。當時民國海軍堪用的只有一些500噸級的小炮艦,航速都不到20節,主炮口徑只有120毫米。不得不說,6000噸級的重巡洋艦如果能夠到位的話,對民國海軍裝備水準有顯著提升。
并且日本報價也低,比英國報價低40%。英國維克斯公司在1929年給民國海軍設計了6000噸級的重巡洋艦方案,報價高達150萬英鎊,并且只配備4門203毫米主炮(兩座雙聯裝)。只可惜當時的國府拿不出這筆錢來,只能給海軍搞2500噸級的“寧海”級輕巡洋艦。不過“寧?!奔壿p巡洋艦火力也很猛,配備三座雙聯裝140毫米主炮,還配備有艦載機和魚雷。
給民國的重巡方案基于“古鷹”級
但是在陸用重炮這塊,本子可就吝嗇多了。還是以前面說的段祺瑞從日本購買軍火為例,當時從日本一共購買了332門身管火炮,其中156門三八式75毫米野戰炮、156門四一式75毫米山炮、8門三八式150毫米榴彈炮、12門三八式120毫米榴彈炮。100毫米以上的重炮只有20門,并且三八式150毫米榴彈炮、三八式120毫米榴彈炮射程很有限(最多也就6000多米),技術上已經落伍。1915年日本已經研制出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彈炮,射擊仰角很大,最大射程達到8800米。
盡管這批火炮價格很便宜(三八式75毫米野戰炮11600日元/門,四一式75毫米山炮7800日元/門、三八式150毫米榴彈炮15600日元/門,三八式120毫米榴彈炮13000日元/門),但重炮數量確實太少了,一個炮兵團都湊不出來。75毫米山野炮數量則很多,都夠武裝6.5個日軍常設師團了。要是按后來國府調整師的標準,每師12門75毫米山野炮,足夠武裝26個調整師。大家發現沒有,為什么重炮價格更便宜,這是因為滿足不了北洋政府期望的重炮數量,因此在價格上進一步下調了。75毫米口徑火炮隨便買,但大口徑榴彈炮嚴格控制出售數量,就算是老式火炮也不行。
三八式150毫米榴彈炮
順便說一下段祺瑞買的這批軍火真便宜,332門身管火炮+174挺三八式6.5毫米重機槍+4萬支三八式6.5毫米步槍,以及大批配備彈藥,只花費了1800萬日元。這批軍火可以武裝10個精銳步兵師了,比后來國府搞的德械師都要強!1917年日元跟銀元兌換比例是1:1,也就是說只花費了1800萬銀元。相比之下,國府的軍火采購太昂貴了,買24門德制150毫米榴彈炮就花費了2088萬銀元。
國府也曾經向日本采購過陸用重炮,具體是在中原大戰的時候。當時蔣介石委托宋子文向日本采購一批先進火炮,為了在火力上能壓制閻錫山的晉綏軍,因為晉綏軍配備有大量山野炮和重型迫擊炮。宋子文費盡周折,才從日本購買到36門三八改式75毫米野戰炮和8門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彈炮,且價格不菲。其中最難的就是150毫米榴彈炮的采購,日本根本不想賣。
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彈炮
為什么日本肯出售海軍大型艦船,但不愿意出售陸用重炮呢?因為在日本軍方看來,陸用重炮比海軍大型軍艦更能有效提高國軍作戰能力,更能對日本侵華計劃構成“威脅”。海軍建設費錢費時費力,國軍就算擁有3~4艘6000噸級的重巡洋艦也威脅不到日本海軍。但陸用重炮就不一樣了,日本最好的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不過28000日元/門,買1艘6000噸級重巡洋艦的錢可以購買數百門150毫米重炮及配套彈藥了。
數百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可以組建10多個重炮團,對陸戰的影響太大了。抗戰時期國軍要是有10多個重炮團,很多重大戰役的結果都不一樣了,并且日寇的傷亡將比歷史上慘重多了。這就是日本不愿意向國府出售陸用重炮的真正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