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哪有不累的,
日常經常感到疲憊不堪,
常常是這種狀態
有覺悟的打工人,
會給自己
因為
老板,
公司有我,你放心
當“累”成為常態
且無法緩解
就要注意了!
01
44歲張大哥近一年乏力,氣短......
44歲的張大哥(化名)是一名辦公室職員,平時身體狀況良好,甚至堅持做一些簡單的負重鍛煉。
近一年來,他逐漸出現持續性乏力和氣短的癥狀。最初只是爬四樓有些吃力,后來即使走平路也會氣喘吁吁,臉色蒼白,即便早睡也無法緩解疲勞。
近期,他自覺應該是心臟問題,前往醫院心內科,查心電圖,一切正常。但醫生注意到他面色蒼白、精神不佳,進一步詢問大便情況,張大哥從來沒有注意過,醫生建議進行了血常規和大便檢查。
結果提示大便潛血陽性,并嚴重貧血。進一步完善胃鏡、腸鏡及CT等檢查,確診為結腸癌晚期,已經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轉入腫瘤科申興勇主任處接受治療。
(申興勇主任日常工作照)
目前張大哥在接受規范治療后病情穩定,狀態良好。
但他仍難以理解:
僅僅是感覺到困、乏力,
怎么就會發展成癌癥?
02
普通乏力與癌癥相關乏力到底有什么區別?
一般來說,普通乏力通常由工作壓力、睡眠不足或營養不良引起,通過休息、調整作息和補充營養即可緩解。
而癌癥引起的乏力可持續數周甚至數月,且即使充分休息也無明顯緩解。有些人會伴隨其他癥狀:如體重驟降、食欲減退、低熱、夜間盜汗等。
此外,癌細胞在體內瘋狂生長時,會大量掠奪身體營養,同時釋放炎性因子,干擾人體正常代謝功能;腫瘤還會影響人體激素水平,導致貧血、惡病質等情況,進一步加重乏力癥狀。
很多人將這種異常乏力歸因于亞健康或工作壓力,從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03
注意觀察自己,提前識別癌癥信號!
許多癌癥在早期并無典型癥狀,其實早已“埋下伏筆”。相關數據顯示:
超過70%的癌癥患者在確診前曾經歷長期無法緩解的乏力,尤其是肝癌、肺癌、結直腸癌及血液系統腫瘤更為常見。
胰腺癌、淋巴瘤、白血病患者中,約35%在確診前1年就出現“睡不醒”的疲勞狀態,表現為起床困難、午后加重。
多數患者還會合并其他癥狀,如6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夜間盜汗、持續低熱(37.5–38℃)、特定部位隱痛等。
例如:(點擊以下文字查看具體情況)
一位50歲的林先生因持續乏力3個月并伴有腹脹、消瘦,腹部隱痛,被確診為胰腺癌。
一位40多歲的陳先生因乏力、食欲減退、厭食油膩,持續1個多月,最終確診為肝癌。
因此,若乏力持續超過2周且無法緩解,應盡早就醫排查潛在病因。
早發現、早治療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從出現異常乏力到確診癌癥,往往存在8至14個月的干預窗口期。
在這個階段,病變可能處于早期,腫瘤體積較小,甚至尚未擴散,及早發現和治療有助于顯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04
“久坐不運動的人,
體內生態系統就像是一潭死水”
所以,
除了均衡飲食以外,
間歇性快走
是最具性價比的
每周至少進行3次間歇性快走(快走1分鐘+慢走2分鐘循環),有助于提升線粒體活性,增強抗腫瘤能力達30%。
還有很重要的
定期體檢
尤其是40歲以上人群
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
包括血常規、大便潛血、
腹部B超、胸部CT、胃鏡、腸鏡等。
秉持這種態度的
還有最最重要的
關注身體信號
不忽視任何持續存在的不適,
特別是非特異性癥狀如乏力、體重下降等。
雖然我們常常吐槽自己是牛馬,
上班是來賺窩囊費的!
看一下工資條
一不小心還是笑了出來
但是我想用這句結尾
“工作不應該只是完成任務,
而是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散發出生命的熱度”
喜歡就獎勵我們一個“”、“??”和“?”唄~
專家介紹
申興勇 副主任醫師
腫瘤科副主任
專業擅長:
長期從事肺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肝膽胰惡性腫瘤、乳腺癌、婦科腫瘤、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等常見惡性腫瘤的綜合診治。
從醫23年,曾在西京醫院腫瘤科工作12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參與多項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參編多部腫瘤專著。
出診時間:
周一上午、三上午、五上午
周二下午、四下午
出診地點:航天城院區門診二樓
來源:西安市人民醫院 西安市第四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