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你花大價錢買的品牌板材,可能只是"貼牌貨"?不少知名品牌根本不自己生產板材,全靠「貼牌代工」賺得盆滿缽滿!某頭部品牌一年商標授權費就能收上億——但問題來了:貼牌板材究竟是真香還是智商稅?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常見的三種貼牌模式,看完秒懂行業套路!
1. 品牌主導型代工(靠譜指數★★★★★)
典型如蘋果找富士康:品牌方全程把控生產+銷售,從原料到質檢都按自家標準來,品質和原裝貨沒啥區別,只是不在他本廠生產,目前很多品牌都是采用這種模式。
2. 商標批發型(靠譜指數★★★☆☆)
品牌按張賣商標,工廠買標后自己生產銷售。但品牌為了??诒?,會要求工廠達到基礎質量標準,畢竟砸牌子等于斷財路,品牌也不可能砸自己的牌子。
3. 授權分銷型(靠譜指數★★★☆☆)
經銷商交年費拿商標使用權,自己貼標賣貨。品牌方會定期抽查工廠,畢竟「貼牌貨爛了=商標廢了」,誰都不想砸飯碗。
注意!這2類貼牌貨千萬別碰!
正規貼牌的核心邏輯:品牌花幾千萬打廣告做口碑,絕不會放任工廠瞎搞,否則消費者一投訴,商標就砸手里了。
避坑警告:如果某品牌主業壓根不是做板材(比如跨界賣標),又不參與生產管控,這種純賣標的貼牌貨,品控全靠工廠自覺,踩雷風險極高!
普通人怎么選?記住這3句口訣:
1.查品牌是否有自有工廠(天眼查搜企業信息);
2.問商家要板材質檢報告(甲醛釋放量、抗彎強度必看);
3.優先選專注板材行業10年以上的品牌(跨界賣標慎入)。
你家裝修用過貼牌板材嗎?是撿到寶還是踩了坑?評論區聊聊真實經歷,幫更多人避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