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反美的第一槍竟是臺積電打響的!
5月下旬,臺積電毫不客氣地向美國商務部發出聲明,明確拒絕增加關稅,這是臺積電成立38年來首次公開對美國強硬表態,而賴清德政府對此卻一聲不吭。
臺積電被民進黨視為“護臺神山”,如今為何敢于直面美國?信號已經釋放,賴清德仍打算繼續親美嗎?
臺積電:強勢回擊美國
臺積電最近可真是硬氣起來了,過去它在面對美國的要求和壓力時,雖然心里可能有些無奈,但基本上都是選擇配合的態度。
可是,突然間,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給美國“打響了第一槍”。
今年4月,美國政府啟動了所謂的“232調查”,這項調查結果一出來,成了美國是否加征半導體進口關稅的重要依據。
如果真加稅,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來說,是火上澆油,臺積電毫無疑問是首當其沖。
結果,臺積電在5月下旬終于忍不住了,展開了反擊,它通過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子公司,給美國商務部寫了一封信。
信的開頭,臺積電首先是“談感情”,他回顧了自己在美國的發展歷史,特別強調了自己為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自1998年開始,臺積電就在美國設廠,和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緊密聯系。
如今,它在亞利桑那州的大規模投資,未來10年還將進一步擴張產能,臺積電希望美國能夠看在這份“感情”的份上,考慮下加征關稅的后果。
接著,臺積電開始“談利益”,它直接拿出了一份重磅投資計劃:未來將投資1650億美元,用于在美國建設六座先進制程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和一個研發中心。
這個投資規??胺Q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單筆境外直接投資。
更厲害的是,這個計劃預計將帶來2000億美元的間接經濟效益,創造大量制造和研發職位,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本地化發展意義非凡。
臺積電這是在告訴美國,“我們是利益共同體,加關稅只會損害雙方的利益。”
最后,臺積電開始“講條件”。
它明確提出,半導體制造所需的很多材料和設備在美國根本無法替代,若加稅,不僅會導致美國客戶減少訂單,臺積電的營收也會受到重創。
甚至會影響到美國的國家安全目標,既有的投資計劃也可能因此受阻。
于是,臺積電強硬要求美國政府豁免那些承諾在美投資的企業的關稅。
意思就是說,如果美國堅持加稅,臺積電的投資計劃恐怕得打水漂。
臺積電這一波硬氣的舉動,顯然讓美國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關稅政策。
畢竟,臺積電的投資對美國半導體產業至關重要,若因關稅問題導致投資受阻,美國也會吃不消。
這一次,臺積電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對象,而是站出來為自己的利益發聲,向美國“硬氣”抗爭。
積怨已久
臺積電這次敢于對美國發聲,絕對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而是多年屈辱的積累,終于在某一刻爆發了。
說實話,這背后不僅僅是幾個數字或者幾條政策,它是臺積電這家公司被美國“折騰”多年的縮影。
2020年,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威脅讓臺積電不得不忍痛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地帶開建廠。
說建廠,這簡直就是在用錢堆沙子,從土地價格到環境法規,再到建設標準,臺積電在美國的開銷一下子暴漲,遠遠超出了臺灣本土的成本。
美國的土地價格高得離譜,建廠得掏錢,環保要求嚴得讓人窒息,搞得他們就像是手上捏著一個燙手山芋。
為了符合環保標準,臺積電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這一切背后,都是美國的無形“盤剝”。
然而,最讓人心酸的還是美國的工資差異,臺積電的工程師工資比本土同行低得可憐,只有美國同行的三分之一。
低工資導致不僅人才招募困難,甚至現有員工也因此跳槽,臺積電在美國的發展簡直像在沙漠里摸索生路。
然后就是《芯片法案》,這玩意兒的通過直接暴露了美國的“真面目”。
政府表面上給補貼,背地里卻要求臺積電交出核心工藝參數,這無疑是在逼迫臺積電交出自家最寶貴的技術。
你說人家辛辛苦苦研發多年的核心技術,能輕易拿給別人嗎?
美國這一做法,無疑是想借臺積電的技術手段來強化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進一步鞏固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霸主地位。
更令人生疑的是,美國不僅要求監控臺積電的設備維護,還派遣技術人員現場監督,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對臺積電核心技術的控制,甚至連最基本的生產流程,都被牢牢掌握在美國手中。
臺積電想好好做自己的事,竟然還得防著技術被“偷走”。
看得出來,美國這一波操作,真是把臺積電當成了自己的“搖錢樹”,根本不顧及它的實際需求,甚至壓榨其最基本的技術主權。
臺積電敢站出來反擊,絕不是沖動,而是積累了太多的不滿和無奈。
那為什么突然就敢反抗了呢?
底氣何來
在臺積電強硬回應美國可能加征半導體關稅的同時,賴清德當局的表現卻讓人有些失望。
面對美國的關稅調查,賴清德當局不僅沒有采取強硬的立場為臺灣企業撐腰,反而選擇了沉默和觀望,這種態度引發了島內不少不滿。
民進黨當局在關鍵時刻的“低調”讓許多人覺得他們根本不在乎臺灣企業的利益。
國民黨代表王鴻薇毫不客氣地批評道:“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賴清德當局躲在一旁,看臺積電自己頂著大風大浪。”
她表示,民進黨長期奉行“倚美抗中”政策,結果在關鍵時刻不僅無法幫助臺灣企業,反而讓臺灣陷入被動局面。
民眾黨副總召集人張啟楷也指出,賴清德當局的行為讓人無法理解。
他說,政府本該主動與美國溝通,為企業爭取利益,而不是讓企業單打獨斗,孤軍奮戰。
事實上,賴清德當局長期以來,為了追求“臺獨”的私利,賴清德一直在美國面前低頭,希望博取美國的支持。
然而,面對半導體關稅問題,賴清德卻擔心強硬表態會觸怒美國,影響其“倚美謀獨”的戰略計劃。
而且,正值中美貿易談判的敏感期,賴清德恐怕不敢得罪美國,生怕在兩岸關系和國際事務中陷入困境。
于是,當臺積電表達強烈反對時,賴清德依舊選擇了沉默,躲在幕后,不敢出頭。
相比之下,臺積電這次敢于直面美國的壓力,底氣背后離不開大陸市場的支持。
數據顯示,大陸市場占臺積電60%以上的營收,這使得臺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有了穩固的立足點。
大陸眾多手機廠商和電子公司,諸如華為、小米等,都是臺積電的重要客戶。
若失去大陸市場,臺積電的經濟狀況勢必會受到重大影響,這也讓臺積電對大陸的市場極為重視。
不僅如此,大陸的政策支持也為臺積電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近年來,大陸對臺灣半導體產業采取了一系列“精準放行”的政策,尤其是在設備通關和技術合作方面,臺積電在大陸的擴展得以順利進行。
臺積電在南京的工廠擴建順利獲得批準,設備進口也沒有受到阻礙,這為臺積電提供了穩定的產能支持。
這樣的政策使得臺積電對大陸市場充滿信心,意識到與大陸的合作對自己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而大陸半導體產業的迅猛崛起,更是給臺積電帶來了信心。
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大陸企業的技術突破,讓臺積電看到了與大陸合作共贏的機會。
畢竟,只有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與大陸保持良好的合作,臺積電才能繼續占據優勢地位。
因此,正是大陸市場的需求、大陸政府的支持和半導體產業的協同發展,才讓臺積電在面對美國的壓力時敢于強硬發聲,毫不妥協。
參考資料:
《被問“兩岸軍力越來越懸殊”,賴清德居然這樣回》閩南網
《臺媒:臺積電被美奪走,留下“八大傷害”》環球時報
《臺積電警告華盛頓:有取消投資計劃的可能》 臺海網
《一封信震撼島內!臺積電不想跪美,賴當局呢?》中國青年網
《臺積電發生硬剛美芯片關稅,臺媒:“護島神山”不想跪,賴當局呢?》 京彩臺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