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的杭州某小區,年僅9歲的朱宏鑫從10樓墜落,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
這個曾經在全國少兒圍棋賽上9戰全勝的天才少年,最終沒能逃過父親的暴力陰影。
他瘦弱的就像一根豆芽菜,稚氣未脫的臉上毫無表情,手臂上的傷痕觸目驚心。
他的臨終遺言,只有短短5個字,卻讓全網破防:“媽媽,我好累!”
他的死撕開了一個家庭的悲劇,也暴露了社會在面對家暴時的集體沉默。
01、“警方會還我公道” ,但公道在哪?
5月27日,《九派新聞》稱朱宏鑫的骨灰已經送回福建泉州,記者也來到其爸爸朱松林在泉州的家。
客廳里,孩子的奶奶躺在沙發上。
她聲音嘶啞地辯解:“孩子是5點半出事的,根本不是網上說的8點多!”
還把朱宏鑫的死歸咎到他媽媽身上,語氣中滿滿的都是怨恨:
”沒離婚前就隔十幾天才回來一次,晚上八九點到家,早上六點多就走了,孩子發燒生病都沒回來看過。“
”爸爸打過孩子嗎?“。
面對記者的提問,奶奶估計是心虛,并未正面回答:”要是松林不疼這個孩子,怎么會把他從小帶到大?“
而朱松林本人則躲在房間里,抱著一本相冊。
他也絲毫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口口聲聲:“警方會還我公道的。”
然而,網友們并不買賬。
因為早在悲劇發生前,朱松林的暴力行為就已經不是秘密。
同村人透露,他不僅對兩任妻子家暴,對孩子的管教更是極端。
輸一盤棋,輕則辱罵,重則拳打腳踢,甚至在比賽現場直接動手,連勸架的家長都會被他罵回去。
朱宏鑫爺爺的一句話,更是暴露了他的死亡真相。
面對記者,他也理所當然地說“爸爸打小孩是正常的“,并反復強調”大人管教小孩是正常的“。
02、“多動癥”,還是長期壓抑?
事件發酵后,有知情人士稱朱宏鑫可能患有多動癥,暗示墜樓或許另有隱情。
這個知情人是朱宏鑫同學的爸爸,平時跟朱松林有交集。
他爆料稱,朱宏鑫特別好動,橫沖直撞蹦蹦跳跳,經常磕磕碰碰,導致身上新傷摞舊傷。
還有所謂的親戚聲稱,孩子有可能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在靠近窗戶的桌子上吃枇杷,吃完以后想把皮和籽扔下去,發生了意外。
然而,這樣的說法很快被網友駁斥。
即便孩子真的有多動癥,長期遭受暴力帶來的心理創傷,遠比生理問題更致命。
事實上,朱宏鑫的成長軌跡早已埋下悲劇的伏筆。
父母離異后,他就被爸爸“獨占”,媽媽多次想見孩子,卻被前夫朱松林威脅:“再見面就打斷你的腿。”
朱宏鑫媽媽的親戚,也匿名向記者透露。
朱松林游手好閑品行不端,喝完酒就愛打妻子,扇巴掌、揪頭發,還把朱宏鑫媽媽打暈過,幼小的孩子也是他的人肉沙包。
在朱松林的朋友圈里,朱宏鑫被稱作“老板”,但現實里,他只是一個被剝奪童年、被迫成為“獎杯”的孩子。
有圍棋班的家長回憶,孩子做題時會把鉛筆咬得滿桌碎屑,心理壓力大到肉眼可見。
還有一次孩子提出想見媽媽,卻被爸爸以暴力相威脅。
03、家暴不是教育,而是犯罪
朱松林至今不認為自己有錯,他的父母也在各種狡辯,但他的暴力史早已被扒得干干凈凈。
前妻報警記錄顯示,他曾因家暴被調查,但最終不了了之。
村里人勸他別打孩子,反被他罵回去,久而久之,再無人敢插手。
杭州智力運動學校的同學和老師,也多次目睹他在公開場合毆打朱宏鑫,卻無人真正干預。
讓人痛心的是,朱宏鑫的悲劇并非個例。
就在他墜樓前一天,青島一名9歲男孩被父親毆打致死;5月初,溫州一名女童也因母親長期虐待喪命。
這些案件背后,是《反家暴法》執行不力、社會旁觀者效應,以及根深蒂固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觀念。
整件事最令人痛心的地方在于——它本可以避免。
如果鄰居、學校、圍棋協會或警方中的任何一方,能在他被打時站出來,或許結局會不一樣。
但現實是,所有人都默認了“這是家務事”。
目前還不確定朱松林接下來會面臨什么,但對朱宏鑫來說,一切已經太遲。
我們無法讓時間倒流,唯有牢記:家暴不是教育,而是犯罪;沉默不是尊重,而是縱容。
下一次,當我們看到類似的事情,請別再說“別人家的事少管”。
因為每一個孩子的命,都值得我們多管閑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