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長達3000年,誕生了眾多名家和數(shù)不盡的佳作。這些經(jīng)典有的已經(jīng)佚失,而得以流傳下來的都是無價之寶。即使是并不懂書法的“老外”,也知道它們價值連城,因此,清末以來,數(shù)以萬計的書法碑帖被歐美各國巧取豪奪。
我們熟悉的王羲之、顏真卿、米芾、趙孟頫等人作品散落于世界各地。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珍藏著一件寶貝,它就是文徵明小楷書《文賦》,這可以說是他一生書寫最為虔誠用心之作,從開始寫到最終完成,足足花了3年時間。
文徵明在作品中寫道:“嘉靖甲辰三月過補庵先生緣筠寓,出楮索書此賦。書三日,未及伴而歸。至是再過為補書之,已三易寒暑矣。日就昏耄,指弱不工,不足觀也。丁未二年,徵明識。”由此可知,這卷《文賦》從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開始寫,到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結(jié)束,完成時文氏已經(jīng)78歲了。
我們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視力、筆力都會跟著衰落,但文徵明仿佛“逆生長”,晚年佳作頻出,尤其是70歲以后,迎來了書畫創(chuàng)作的一大高產(chǎn)期,甚至還出現(xiàn)“年九十,猶作蠅頭書,人以為仙”的奇跡。這無不顯示文徵明出色的功底。
《文賦》縱23厘米、橫117厘米,共95行、1800余字,單字大小還不到1厘米,得用放大鏡才能把每個字的細節(jié)看清楚。令人驚嘆的是,字徑雖小,但無任何含糊和敗筆,執(zhí)筆之穩(wěn)、目力之精,古今罕有敵手。
此作卷末有陸師道所寫跋文:“衡山先生小楷愈小愈妙,大書愈大愈奇,可謂能兼蔡君謨、石延年之所不能兼者也……孰謂古今人不相及哉。”
文徵明小楷書取法于“二王”、趙孟頫諸家,而《文賦》更顯鋒芒畢露、峭拔精巧。蘇軾稱贊蔡襄(字君謨)的字“愈小愈妙”,而文徵明不僅能與蔡襄、石延年相比,甚至比這兩人還更勝一籌。
此作凌空取勢、順鋒而入,落筆瀟灑勁利,入紙后稍加衄挫,再中鋒而行,多用筆尖書寫,提按、轉(zhuǎn)折輕重有序,遒媚多姿、甚至有幾分“瘦金體”意味。結(jié)字欹側(cè)多姿、結(jié)構高低錯落、左右參差,靜中有動、柔中帶剛。
“妍美勁利”一派小楷,由王獻之所創(chuàng),歐陽詢、米芾、趙孟頫均屬于這一派,文徵明將其發(fā)揚光大,在明代處于金字塔尖的地位,他的小楷以筆法精到、筆畫遒勁、結(jié)字細膩著稱,雖然已經(jīng)過去500多年,但時至今日仍然難有人超越他?!段馁x》作為其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藏于美國難以討回,實在是一件憾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