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8日訊 在城市治理中,如何平衡“市容秩序”與“民生需求”,一直是基層管理的難點。濱城區彭李街道聚焦濱州職業學院南側流動攤販占道、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等問題,創新推行“疏堵結合”管理模式,通過設置便民“潮汐攤點”和建立“校地聯合工作站”,不僅有效改善了校園周邊環境,更探索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路徑。
疏堵結合,規范便民攤點管理
濱城區彭李街道深入調研群眾需求和城市管理痛點,“變堵為疏”、“疏堵結合”,在濱州職業學院南側精心規劃便民潮汐攤點,明確劃定經營范圍,避免攤販無序占道經營;嚴格制定經營時間,確保周邊交通秩序;明確規范經營類別,保障學生和周邊居民生活需求。此外,還詳細制定經營規范,要求攤販保持攤位及周邊環境衛生,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等,通過這些精細化管理措施,實現了城市管理與民生需求的和諧統一。
校地聯動,確保共建共治共享
為進一步加強校園周邊管理,濱城區彭李街道聯合濱州職業學院設立 “校地聯合工作站”,構建起校地協同治理新格局。工作站整合街道力量與學校資源,聯合學校保衛科、學生會、志愿者共同參與校園周邊管理工作。學校保衛科利用熟悉校園周邊環境和人員情況的優勢,協助街道對商販進行管理,及時發現和處理違規經營行為;學生會組織學生志愿者參與日常巡查,對違規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進行勸導,引導同學們文明用車;街道干部則發揮管理經驗優勢,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校地聯合工作站的成立,不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增強了學校師生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實現了校園周邊環境的共建、共治、共享。
成效顯著,展現治理新風貌
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濱州職業學院南側的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便民“潮汐攤點”的規范設置,既解決了流動攤販的經營難題,又滿足了群眾的生活需求,受到了商販和居民的一致好評。校園周邊道路通暢,秩序井然,亂停亂放、占道經營等現象大幅減少,市容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同時,“校地聯合工作站” 的運行模式也為其他區域的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形成了示范效應。下一步,濱城區彭李街道將繼續總結經驗,深化校地合作,不斷優化管理模式,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而持續努力,推動基層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閃電新聞記者 呂敏 通訊員 刁迎賓 濱州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