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運會成為國際賽事后,可以說每屆奧運會都熱鬧非凡,但是曾經有一場奧運會卻被很多國家抵制,就連中國、美國等大國也宣布不去參加。
最終,60多國拒絕參加這場奧運會,而去參加的運動員也僅僅只有5200多人,這也導致這場奧運會90多億的投入直接打水漂。
那么,這場奧運會是什么時候舉辦的?為何會遭遇多國抵制?
遭遇多國抵制
這場奧運會就是1980年莫斯科舉辦的夏季奧運會,也是社會主義陣營舉辦的第一場奧運會,這本應該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可是卻遭遇了多國抵制。
1979年12月,莫斯科籌辦的夏季奧運會已經基本成型,這場賽事將在列寧中央體育場進行,一些需要大型場地的運動則是在中央體育場附近進行。
但就在這個時候,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卻突然發起號召,讓各國不要去參加這場莫斯科奧運會,并對其進行抵制。
不僅如此,卡特對本國運動員也做出了一定要求,表示:“任何試圖前往蘇聯參賽的運動員都有可能被吊銷護照”。
這讓很多美國運動員都放棄了這次的莫斯科奧運會,畢竟卡特的話已經十分清楚,他們可以放棄這場奧運會。
這個時候的美國已經是十分強大,所以在卡特發出號召后,英國以及澳大利亞等國也紛紛宣布了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不過,在對運動員的要求上并沒有美國那樣的嚴格,他們允許本國運動員自行做出決定是否參賽。
在這些國家宣布對莫斯科奧運會進行抵制后,中國也發出了相應公告,表示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還有一些國家雖然并沒有直接發聲,但是在看到這么多國家都選擇不去參加后,也一樣做出了放棄參加的決定,算是默默抵制。
最終,67 個國家都沒有去參加莫斯科奧運會,去參加的國家僅僅只有80個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有16個隊伍并沒有使用自己國家的國旗,而是選擇了時奧林匹克五環旗。
還有10個國家旗手去了,但是運動員并沒有去,莫斯科奧運會最終參加的運動員僅僅只有5200人左右,而參與報道的新聞記者都有5500人左右。
而在比賽中種種狀況也并不少,所以,雖然仍然有一部分運動員獲得了金牌,但是在國際社會統一認為莫斯科奧運會的金牌貶值一半。
594億打水漂
這屆莫斯科奧運會除了參加的國家和運動員比較少之外,在收入上也是大打折扣,在莫斯科拿下奧運會的死舉辦權后,就對這場奧運會進行了方案設計和傾情打造。
在花費上更是十分舍得,光是各種投入就已經高達90多億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折合人民幣大概就是594億,截至1980年,這是投入最多的一屆奧運會。
能夠看得出當時的蘇聯是真的想要將這場奧運會給辦好,為此也是花費了很大的心思,可沒想到最終結果卻是事與愿違。
一般來說,舉辦奧運會雖然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奧運會也是能夠賺到錢的,如果舉辦的比較精彩,收入甚至能夠是投入的好幾倍。
例如,北京奧運會,在奧運會運行資金上大概是20多億,在部分場館建設上大概為130億左右,不算配套的城市建設,再加上超出預算的部分,一共投入202 億左右。
而收入則是213億左右,其中盈利已經超過了10億人民幣,能夠看出在舉辦奧運會中還是能夠獲得收益的。
這些收入大部分是來自賽事轉播權和贊助的收入,其次則是門票和一些紀念品的收入,這也是舉辦奧運會很多國家都會選擇爭奪的原因。
然而,莫斯科奧運會雖然投入不少,但是由于并不是熱鬧,再加上多國抵制,所以并沒有公布收支情況,因此也被外媒認為虧損全部,也就是594億人民幣。
根據當時的蘇聯的情況來看,應該并沒有達到這個數字,但處于虧損的狀態應該是真的,而且虧損的數字還不少。
另外,奧運會出現虧損的情況也不少,在其他國家也曾出現過,但是蘇聯則是因為被抵制的原因,而之所以被抵制,是因為當時的蘇聯入侵了阿富汗。
蘇聯入侵阿富汗
奧運會也象征著和平,在古代奧運會舉辦時,希臘各城邦會停止戰爭,以此來保證參加奧運會運動員的安全,以及觀眾的安全。
而到了現代奧運會后,關于“和平”這一理念也就被繼承了下來,包括聯合國也曾呼吁各國在奧運會期間停止沖突和戰爭,以和平手段來解決問題,并且聯合國大會也曾經有類似的休戰決議通過。
蘇聯卻在舉辦奧運會期間選擇入侵阿富汗,這并不符合奧運會的和平理念,因此,這也成為了多個國家抵制蘇聯的原因。
事實上,蘇聯選擇在這個節點入侵阿富汗,和美國也有著一定的關系,當時正好處于冷戰的背景下,美國和蘇聯都在鉚足勁兒發展,勢要壓對方一頭。
阿富汗就在蘇聯的南方,對于蘇聯而言,也是重要的戰略所在,如果美國對阿富汗進行勢力浸透,那么,想要進去中亞就對美國而言輕松了很多,這樣的局面是蘇聯并不想要看到的。
可是就在1978年,阿富汗才經歷了政變,新的政權是親蘇政權,但是這個新政權并不穩定,蘇聯才會選擇在此時出兵。
一方面蘇聯想要保住這個親蘇政權,從而和阿富汗建立比較友好的關系,這樣對于蘇聯南方的安全也有著非常大的意義,另一方面,蘇聯想要先一步美國對阿富汗形成有效控制。
這也符合蘇聯和美國冷戰的背景,但是蘇聯卻忘記了奧運會和平的意義,從而造成了多國對蘇聯抵制,而且蘇聯付出如此大代價,也沒有能夠成功將阿富汗的問題處理好,達到蘇聯想要的結果。
參考資料:
1、鳳凰網《奧林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抵制活動: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60多個國家未參加》
2、環球網《莫斯科奧運會,不只是體育》
3、澎湃新聞《運動競技vs立場表態:奧運會的意義,你理解多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