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5月28日電 題:聞“旱”而動 保灌保供——陜西抗旱一線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彤
今年以來的持續少雨,讓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陜西省石泉縣遇到了多年不見的旱情。因為平均降雨量較多年平均水平偏少八成,加之氣溫升高,導致當地一些農田土壤出現輕到中度缺墑,農作物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
站在石泉縣兩河鎮火地溝村的農田里,眼見成片的玉米因缺水造成一些植株葉片卷曲、打蔫,村民王德昌有些著急:“從時令上看,往年這個時候,玉米就要拔節了。但今年因為降雨不足,土壤墑情一般,估計這茬玉米的抽穗日期,要推遲了?!?/p>
不遠處的機井旁,國網石泉縣供電公司駐村第一書記劉小龍正和農業技術人員、村干部們商量灌溉方案?!叭?000余畝農作物,有近一半因為降水不足長勢不如常年。現在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確保在田農作物應灌盡灌?!眲⑿↓堈f。
在劉小龍的奔走、協調下,兩臺高揚程抽水泵和消防水帶很快落實到位,400多米長的臨時抽水線路也安排就緒。伴隨著水泵啟動時的轟隆隆響聲,原本平鋪在玉米地里的水管逐漸被來水充實起來,一股清流傾瀉而出?!斑@救命水來得真及時啊!”望著清澈的水流滋潤著干涸的田壟,王德昌黝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因為旱情持續,這幾天我們還要采取車輛送水、抽水及臥式水塔灌溉相結合的方式,對全村農作物進行灌溉。”劉小龍說。
記者從石泉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為抗擊旱情,當地成立并下派抗旱保苗工作組11個,深入各鎮開展核災、抗災、減災、搶收、補種等方面技術指導;同時通過調集移動式灌溉機等物資,集中為干旱地區開展灌溉作業。截至目前,當地已完成灌溉7.2萬畝。
在西安市高陵區通遠街道生王村,村民楊群在智能噴灌機的控制面板上設置好噴灌速度,按下啟動鍵后,轟隆隆的水泵運轉聲響起,已經抽穗的麥苗上方,漸漸籠罩起一層淡淡水霧。
“你看這95個旋轉噴頭能智能調節噴灌水量,兩臺機器一天就能澆100畝地,澆地成本也壓到了每畝20元?!闭勂鸸喔刃略O備對避免水資源浪費、擴大灌溉面積的益處,楊群有著自己的體會。
生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丁小民說,生王村位于高陵區西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小麥主產區。“今年,我們全村糧食種植面積約2800畝,其中一半是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面對多年未見的旱情,我們全村共40多眼機井已經全部啟動,基本實現了全村麥田灌溉全覆蓋。在噴灌機、機井共同作用下,科技賦能讓村里的麥田突破資源瓶頸,‘望天田’變成了‘穩糧倉’,夏糧穩產的基礎越來越牢了。”他說。
據了解,面對持續旱情,西安市高陵區已構建起農業農村、水利等多部門參與,街辦、村組協同的抗旱機制?!胺_手機微信群,滿屏都是抗旱提醒。各方都在努力,咱種地的心里也踏實?!睏钊赫f。
記者從陜西省水利廳了解到,今年4月中旬以來,陜西持續少雨,關中大部等多地旱情持續。為全力以赴保飲水、保灌溉,陜西及時增派技術幫扶支持、抗旱打井服務、應急供水處置3批次13個工作組指導各地抗旱保供水。目前,陜西已累計投入機井5.85萬眼、泵站1394處、機動抗旱設備1.2萬臺套等,采取各類應急臨時措施,千方百計解決人口飲水和灌溉用水需求。(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