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必須得點贊,沒想到我就是發個朋友圈吐槽一下,鎮上馬上就派人來核實解決這個事情了。"近日,家住秀山縣妙泉鎮大田村的老彭豎起了大拇指。
一天傍晚,妙泉鎮大田村網格員瞿世明在微信朋友圈發現老彭反映轄區河流水質差。經現場核實情況屬實后,瞿世明迅速將該事件上報至鎮指揮中心。鎮指揮中心立即派出當日值班人員前往現場核實處置,并上報生態環境局。后經水質檢測無異常后,第一時間向老彭反饋結果,有效化解了隱患。這一案例,正是妙泉鎮深化運用"雙網格",推動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妙泉鎮針對臨水村社多、森林覆蓋廣等治理難題,創新構建"雙網格"聯動機制,通過數字化手段賦能風險預警、多元共治和民生服務,推動基層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以前每到夏天,河邊總有人偷偷下水,勸都勸不住。現在好了,手機上一預警,網格員和志愿者幾分鐘就到現場勸阻!"提起河邊的防溺水智能監測系統,家住妙泉社區碼頭的老田感慨不已。
妙泉社區水域多、風險隱患大,群眾多次在微信群內反映,希望社區能夠采取措施進行應對。網格員唐詩永了解情況后將該問題上報,妙泉鎮迅速響應,針對轄區防溺水痛點,運用數字化思維重塑水域管理,對48個隱患水域實行"紅黃藍"三色管理和"高危-中危-一般"分級快速響應機制,打造智能化防溺水監測系統,形成風險感知、預警提醒、信息推送、快速處置工作路徑。今年以來,系統自動預警510余次,制止中高危臨水行為280余起,處置率100%,平均處置時長9分鐘。
"真是太好了,困擾我們4年的公交停運問題終于解決了!"家住妙泉社區老街的田姐激動地說道。去年11月,秀山萬方公司3輛公交車正式投入妙泉集鎮運營,徹底解決了該鎮公交車不過集鎮的難題。之前,妙泉社區網格員在走訪中了解到居民關于集鎮公交停運的強烈訴求。網格員將問題上報后,妙泉鎮積極聯合縣交通運輸委、縣應急局、萬方公司等多部門,通過深入走訪調研,優化鎮村公交線路布局,最終推動公交車進村入戶,讓沿線群眾搭上了城鄉公交"幸福快車"。
此外,積極發揮"雙網格"在矛盾化解中的作用,構建起"1+2+N"聯調體系,即1個網格員常態化摸排,2個調解員分級聯動調處,N個網格力量協同配合,提前介入化解占地爭議等群體性矛盾苗頭4起,調解周期從30天壓縮至15天,化解率及群眾滿意度均實現100%。
從"人海戰術"到"智慧賦能",從"單兵作戰"到"多元共治",妙泉鎮以"雙網格"機制撬動基層治理效能提升,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善治圖景正徐徐展開。"下一步,我們將深化‘雙網格’與智慧治理的融合,進一步拓展治理服務場景,讓治理更加智能、服務更加精準。"妙泉鎮黨委書記饒琳表示。
通訊員 王建國 張秋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