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5月27日,“聆聽奇妙世界,守護童年之聲”上海健康大講堂專場活動在上海市普陀區洵陽路小學舉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楊軍為在校師生分享了科學護耳之道。
活動現場。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供圖
楊軍說,在電子產品普及、生活習慣多樣化的當下,兒童聽力健康面臨諸多挑戰,不少家長對兒童聽力保護不夠重視,還存在一些護耳的誤區。例如,耳屎具有保護耳道、黏附灰塵、抑制細菌的作用,正常情況下會自行排出;家長幫孩子清理耳屎時,可在耳道外口用棉簽淺淺擦拭,避免深入;若出現耳屎堵塞影響聽力的情況,應及時就醫,請專業醫生處理。
關于使用耳機,楊軍提醒,兒童的耳道和內耳毛細胞處于發育階段,長期戴入耳式耳機且音量過大,會損傷內耳毛細胞和神經,導致聽力下降。使用耳機時,應遵循“60-60”原則,即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使用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避免戴著耳機睡覺。在耳機的選購上,優先選擇耳罩式耳機,它不直接接觸耳道,可減少對耳道的刺激,還能屏蔽外界噪音,避免孩子因背景聲音大而調高音量。
針對游泳或洗澡后耳朵進水的情況,楊軍建議采用偏頭單腳跳的方式,讓水自然流出,或用棉簽輕輕蘸干外耳道的水分。但是,要避免頻繁掏耳朵,以免破壞耳道表面的保護層,引發炎癥或真菌感染。若孩子頻繁感到耳朵癢,可能是出現了外耳道炎或真菌感染,應及時就醫。
楊軍提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注意孩子聽力受損的信號。例如,多次呼喚孩子無反應,或孩子經常要求重復說話內容;看電視、戴耳機時,將音量調得明顯高于正常水平;感冒后頻繁抓耳朵,可能是中耳炎導致耳朵悶脹、聽力下降等。另外,鼻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發炎等疾病也會影響兒童的聽力,需要引起警惕。
他建議,每3-6個月帶孩子前往醫院接受一次聽力檢查,尤其是曾出現過耳部不適、頻繁使用耳機或有相關疾病史的孩子;要關注孩子入園、入托時的聽力篩查結果,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