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二十年,秦將王賁奉秦王之命,率領大軍攻入楚國北部,轉(zhuǎn)眼之間,便已打下十余座城,揭開了攻伐楚國的序幕。
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之后,一位身軀偉岸的楚人來到了汨羅江畔。他獨立于蒼茫的天地之間,高歌一曲蕩氣回腸的《離騷》后,便縱身一躍,投進了汨羅江的萬頃碧波之中。
他就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最有名的政治家、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早年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
后來因為遭到楚國貴族及奸佞小人的排擠誹謗和打擊,含冤被貶。楚國城破之時,他便絕望地以身殉國,自沉于汨羅江中。
不過,楚國雖亡,屈原雖死。但屈原那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以及他那眾多不朽的思想與詩篇,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后世的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無法忘卻的偉大的愛國詩人,每到端午佳節(jié),中華九州便到處都有龍舟競渡,粽葉飄香。
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如果你覓著屈原的蹤跡,來到他曾經(jīng)殉國的汨羅江邊,你會發(fā)現(xiàn),那汨羅江的濤聲,仿佛在一遍又一遍地訴說著那兩千多年前的故事。
這時候,我們的心或許會隨著江水而去,思緒萬千,似乎看到了2000多年前屈原那衣袂飄飄的身影,正黯然神傷。
這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些紀念屈原的經(jīng)典詩詞。而在這些詩詞中,張耒的一首《和端午》便是一首水平極高的詩。
讀一讀這首《和端午》,它可以讓我們緬懷遠去千年的屈原,緬懷他那高尚的情操,哀悼其不朽的英靈。其詩如下: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譯文:
五月的龍舟競渡,都是為了深切悼念屈原那已遠去千載的冤魂。然而,忠烈的英魂一去不復返,又豈能起死回生?
當楚國破滅,屈原身隕汨羅,縱然他有胸懷天下的理想與抱負,今天又剩下什么呢?只有他的千古絕唱《離騷》永載史冊,永不消逝。
深度賞析
在張耒的這首詩中,僅“競渡深悲千載冤”開篇一句,便傾瀉出詩人對屈原含冤而逝的悲慟,表達了詩人對屈原的深切懷念與無盡哀悼。
這里的“千載冤”三個字,指的是屈原所蒙受的各種誹謗與排擠打擊。而這些誹謗與排擠打擊,最終導致了他投江明志,以身殉國。
屈原的這種悲劇結(jié)局,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不幸,更是楚國一國與廣大人民的不幸。這樣的不幸,導致屈原的家國夢想最終破滅。
不過,夢雖破滅,但他對祖國的“忠”,以及對天下百姓的愛都永遠不變。而張耒便把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寫進詩中,使得此詩意境豁然開朗,宏偉壯麗。
其次,在張耒的這首詩中,競渡的龍舟疾馳,仿佛在穿越時空的阻隔,追尋那已逝去的忠魂,訴說著千百年來屈原的不幸遭遇。
緊接著的“忠魂一去詎能還”一句,是詩人對屈原命運最無奈的嘆息。屈原的離去,是決絕的,也是悲壯的。
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么是對祖國的忠誠,什么是對信仰的追求。然而,屈原的這一去,便是永恒的離別,再也沒有歸期。
這里的“詎能還”三個字,不僅是詩人對屈原無法再度生還的遺憾,也是對屈原理想的破滅后再也無法找回昔日輝煌的一種無奈。
在第三句的“國亡身殞今何有”中,詩人將視角推向了更為廣闊的歷史背景:屈原的死,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楚國乃至整個時代沒落的縮影。
國家的覆滅,個人的犧牲,在這一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張耒通過這句詩,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
在歷史的洪流中,個人的奮斗與犧牲,究竟能否改變國家的命運?又或者,這一切都只是徒勞?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絕望與無奈中,張耒筆鋒一轉(zhuǎn),給出了一個重如泰山的答案:“只留離騷在世間”。
意思即是:屈原雖然離去了,但他那矢志不移的思想與精神卻永遠地影響著后人,他那些彪炳史冊的不朽的詩篇,也將會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詩句到了這里,令人不自覺地想起了蘇軾所說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即無論怎么樣的風流人物,終究會被時間淘盡,歷史滾滾向前的洪流,沒有任何人能抵擋得住。
屈原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他知道秦王掃六合的氣勢無人能夠抵擋,但即便如此,他也要逆流而行,迎難而上。因為他不可能不愛自己的祖國,不可能不愛自己祖國的人民。
所以“哀民生之多艱”的他,即便是看到了天下大勢,即便看到了即將到來的歷史潮流,他也要堅決愛國,“雖九死其猶未悔”。
這就是屈原,這就是逝去了卻又永遠駐在世人心中的英雄,他的浩然正氣,千年長存,為后人所銘記!
而他的這種浩然正氣,這種千年長存的思想與精神,在他的《離騷》中都得以體現(xiàn)。
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使得我們在面對困境與挑戰(zhàn)時,能不忘初心,堅守信念,勇往直前。
所以,張耒的這首《和端午》,讓我們認識到端午不僅僅是對一個節(jié)日的慶祝,更是對屈原那種精神的緬懷與傳承。
而屈原的故事,張耒通過他那筆力千鈞的詩句,讓我們在歡慶的同時,也不忘反思與自省。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或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與困境,但只要心中有光,有信念,就能像屈原一樣,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堅守本心,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所以,在端午的粽香與龍舟聲中,讓我們讀一讀張耒的這首《和端午》,共同緬懷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讓他的精神,繼續(xù)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讓我們在粽葉飄香、龍舟競渡的端午佳節(jié),讀一讀張耒的這首《和端午》,因為它如同一曲穿越時空的悲歌,輕輕地扣響著我們的心扉,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快來關注千家詩行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