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作為生活必需品,消費需求比較穩定;但作為原材料的油脂油料,常常經歷“過山車”式的大漲大跌,每過幾年都要來一個輪回,這其實就是越來越被關注的商品價格周期現象。
油脂油料是大宗農產品,在全球范圍內高度一體化,其市場價格往往呈現明顯的周期性波動。了解周期規律及趨勢,有助于洞察市場脈搏,練就穿越周期的本領。
回顧近年走勢,油脂油料價格在2022年創下新高,但在2023-24年回落。那么今年明年,油脂價格將上行還是下行?
近期,聯合國系統機構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大宗商品市場展望》,對全球能源、金屬、農產品等商品價格作出預測,并特別關注到大宗商品周期發生的新變化,得出了一些重要結論。
后疫情時代的大宗商品周期
世行專家對跨越五十多年(1970-2024年)的大宗商品價格周期進行研究,分析了能源、金屬、礦產、農產品、化肥等27種主要商品的關鍵周期特征,得出結論:
平均而言,大宗商品價格每四年出現一次"繁榮-蕭條”的轉折點。蕭條時期(平均52個月)往往比繁榮時期(平均38個月)要長。而價格上漲和下跌的幅度大致相似,表明價格波動對稱。
自2020年以來,后疫情時代大宗商品價格周期發生了重大變化,變得更短、更劇烈,轉折點更頻繁。
疫情后繁榮期為24個月,蕭條期持續23個月,這相當于大約每兩年出現一個轉折點。價格波動幅度也發生了顯著變化,表現為更急劇的上漲和不那么明顯的下跌。
這種轉變反映了短期宏觀經濟沖擊(全球經濟衰退、地緣政治沖突和極端天氣事件)和結構性因素(能源轉型和地緣經濟日益碎片化)的綜合作用。
展望未來,在地緣政治風險、經濟碎片化、惡劣天氣條件和關鍵礦產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可能的供應中斷會加劇市場脆弱性,從而導致波動頻繁而劇烈的大宗商品周期。
大宗商品及油脂價格預測
世界銀行4月報告展望,受經濟增長放緩與石油供應充足的影響,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12%,2026年再降5%,降至2020年以來六年最低水平。
這標志著繼新冠疫情、2022年俄烏沖突以來全球經濟反彈推動的大宗商品繁榮周期步入尾聲。
報告預測,2025年糧油產品價格普遍處在下滑區間,2026年則趨于穩定。
受供應充足以及需求增長放緩影響,2025年小麥、玉米、大米等谷物價格將下降11%,油脂及油粕價格將下降7%。
預計2025-26作物年度,全球食用油供應將增長5%,這是連續第四年實現增長,且增速超過長期趨勢。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大豆產量創歷史新高,推動了大豆油產量的增長。
預計2024-25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增長6%,2025年大豆價格預計下跌17%。中國對美國大豆進口需求減少,將削弱美豆價格。
預計豆油價格在2025年回落3%,2026年續跌2%,主要由于原油價格下跌抑制了生物燃料需求。
相比之下,其他油類(包括葵花籽油、菜籽油等)的總供應量在2024-25年有所下降,預計在2025-26年將有所回升,但增幅低于歷史平均水平。
由于棕櫚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供應減少,導致需求強勁,將一定程度上緩解食用油價格下行壓力。
報告看漲棕櫚油價格。預計2025年棕櫚油價格將上漲6%,因為產量的適度增加不足以補充較低的全球庫存,印度尼西亞計劃提升生物柴油摻混率將支撐棕櫚油價格。
不過豆油替代可能會抑制棕櫚油價格的大幅上漲。與此同時,棕櫚油生產的結構性挑戰,包括產量下降和新種植面積放緩,將令供應緊張狀態持續并支撐價格。因此,預計2026年棕櫚油價格將上漲2%。
整體而言,糧油食品類大宗商品價格預測的風險偏向下行。主要的下行風險來自全球增長弱于預期,而主要的上行風險是極端天氣事件。影響特定大宗商品貿易和生物燃料政策的貿易壁壘對價格構成雙邊風險。
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制造業企業的原材料成本有望降低,消費者在能源、交通和食品上的開支減少,有助于緩解貿易壁壘上升帶來的通脹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