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新形勢下黨員、團員發展和教育工作要求,嚴把黨員、團員發展的“思想關”和“入口關”,切實做好培養、教育和考察工作,5月7日至18日,長春人文學院舉辦黨校第23期黨員發展對象、團校第6期入團積極分子培訓班,共計829名學員參加培訓,經過系統培訓與嚴格考核,824名學員結業,結業率99.4%,高質量完成培訓學習和考核工作。
黨校、團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承擔著為黨輸送“忠誠、干凈、擔當”的先鋒力量,為團培育“有理想、敢創新、重實踐”的青春棟梁的重要使命。本次培訓將兩個班次合并開展,既是落實“黨管青年”原則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黨團一體化建設的創新探索。培訓班按照“理論學習+黨性鍛煉+綜合考核”的模式,整合優質資源、提高培訓效率,科學安排教育培訓的班次設置、課程規劃、授課師資以及教學方式等,著力打造“思想同源、成長同路、實踐同行”的成長平臺助力全體學員在思想淬煉中筑牢信仰之基,在協同進步中厚植家國情懷,讓個人成長與學校“建設福祉特色大學”的目標同頻共振,與黨和國家發展同向而行。
5月7日,培訓班正式開班。校長張興海以《建設福祉特色大學 培養福祉人才》為主題作專題報告,圍繞“福祉的內涵本質”“福祉的發展脈絡及時代價值”“學校以福祉為特色的辦學邏輯與人才培養定位”“福祉特色建設的實施路徑”等核心議題進行闡釋,系統解讀“福祉”作為個體美好生活向往、精神需求滿足與社會發展追求的多維內涵。報告深化了學員對學校福祉特色辦學體系的認知,從實踐層面為人文青年踐行福祉理念、涵養福祉素養勾勒出清晰的行動路徑。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仲海濤教授作第二講專題報告《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系統講解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剖析了黨的作風建設的內涵要義。
專題報告第三講,由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石璠老師講授《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聚焦“什么是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共產黨人為什么要堅定理想信念、怎樣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三個關鍵問題進行系統闡釋。
5月10日下午,專題報告第四講由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齊仁慶教授為大家講述《一根燈芯的故事—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以“一根燈芯的故事”為引,圍繞井岡山斗爭的區域、時期、代表人物及成就,生動回顧了井岡山斗爭歷史,深入解讀井岡山精神 “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深刻內涵。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張南副教授進行專題報告第五講,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為學員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黨員標準提供了重要指引。
吉林省團校團史青年運動史教研室主任韓雪梅教授進行第六講專題報告《中國共青團的奮斗歷程及寶貴經驗》和第七講《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紀律處分條例(試行)解讀》。
課后,各學習小組就“如何將“建設福祉特色大學,培養福祉人才”的理念融入個人學習與未來職業規劃,為人民福祉事業貢獻力量”和“在多元文化和價值觀沖擊的當下,如何堅定理想信念,踐行使命擔當,在青年群體中發揮引領作用”展開研討,分享了感悟和體會,要以專業知識為基點,以青春奮斗為底色,加強黨性鍛煉,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工作中。
此次培訓還組織學員開展實踐課程,分別走進長春市九臺區馬鞍山紅色教育基地、蓮花島東北抗聯主題教育基地、長春市革命烈士陵園、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吉林省科技館等地,引導學員深刻理解紅色文化內涵,培養創新精神,感受新時代科技力量。
培訓期間,全體學員自學了上級相關文件精神,同步研讀了省委書記推薦書目《先生向北》并撰寫心得體會。
本次黨校、團校培訓班的舉辦,對提升黨員和團員政治理論素養、夯實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基礎具有重要意義。長春人文學院將矢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對青年的黨性錘煉和實踐鍛煉,引導他們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切實提高學校黨建、團建工作質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