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高爾夫球40年——運動發展篇"本期回顧中國高爾夫球運動與美國男子職業高爾夫球巡回賽(以下簡稱美巡賽)合作的30年歷程。既“走出去”,也“引進來”,三代中國球員與美巡賽越來越深的接觸,將中國體育自強不息、拼搏奮進的精神帶向世界舞臺,美巡賽事在中國的舉辦,讓世界見證人民熱情友好,合作開放的中國態度。
你也許已經很習慣美國男子職業高爾夫球巡回賽(PGA)上的中國元素了。瀏覽美巡賽新聞的時候,袁也淳和竇澤成的名字,總會跳入你眼簾。社交媒體上流行的視頻,有袁也淳招牌式的收桿,也有小竇在關鍵洞的精彩長推。
在高爾夫球運動進入中國發展40年之際,這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并且理所當然。但回首歷史,你會發現,在二十多年前,高爾夫球運動在中國還是新鮮的“舶來品”,在推動高爾夫球運動發展的征途上,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和美巡賽攜手共進,共同創建了很多里程碑。
1995年:第一次牽手
中國高爾夫球協會與美巡賽的合作,始于1995年——中國高爾夫球職業化的元年。當年11月,在深圳觀瀾湖舉行的第41屆高爾夫球世界杯,是中國第一次舉辦世界級的高爾夫球大賽,也掀開了中高協與美巡賽牽手的時代篇章。
四天的比賽,中高協派出的是職業化初期的兩位名將——張連偉和程軍,美國隊則由弗雷德·卡波斯和戴維斯·拉夫三世兩位在當時正值巔峰的名將擔綱。比賽的結果毫無懸念,美國隊以低于標準桿33桿的成績奪冠,領先第二名足有14桿之多。張連偉和程軍兩人以+12桿的總成績排在單獨第27位,第一次將年輕的中國職業高爾夫球展現在了全球觀眾面前。
對于中國高爾夫球來說,在這場比賽上取得的成績,遠不如比賽在中國舉辦這件事本身帶來的意義那般重大。
“這(場比賽)是全球高爾夫球運動發展的一部分。”時任美巡賽主席的蒂姆·芬臣說。在他的期望里,通過世界級的比賽,將中國帶到世界高爾夫球的舞臺,最終能夠讓中國成為一個“巨大的高爾夫球市場”。之后的發展果然如芬臣所料。中國高爾夫球用短短數十年時間,走過了其他國家用上百年才能走完的發展道路,一躍成為世界高爾夫球舞臺上耀眼的一顆明珠。
十多年后,當芬臣再次來到中國,宣布美巡中國賽啟動和匯豐冠軍賽升級為世錦賽時,回憶起1995年與中高協的“第一次牽手”,他仍然感慨萬千。
“(觀瀾湖世界杯)這十幾年來在高爾夫球界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它在促進全球高爾夫球運動發展方面所做的貢獻,不亞于任何一項高爾夫球賽事。”芬臣說。
21世紀初:三代中國球員的美巡闖蕩
在中國舉辦頂級賽事,固然是提升中國高爾夫球在世界舞臺形象的極佳方法。但要從根本上提升中國職業高爾夫球的實力,關鍵還是在球員——有多少中國球員,能夠出現在美巡頂級賽的賽場上?
第一位出現在美巡賽場上的中國大陸球員,是老將張連偉,他參加了1999年的加拿大航空錦標賽,完成了中國大陸球員在美巡常規賽上的首次亮相。這場在加拿大卑詩省舉辦的比賽,歷史上總共舉辦了8次,張連偉參賽那一年,奪冠的是后來在奧古斯塔穿上綠夾克的本土名將邁克·維爾。
2004年5月28日,張連偉在田納西州孟菲斯的聯邦快遞圣裘德精英賽上
在本世紀初的前十多年,與美巡賽聯系最緊密的中國名字,是梁文沖。從2006年第一次參加美巡賽(國際高球賽)開始,他在14年中,一共參加了39場美巡賽,其中包括10場大滿貫賽。梁文沖從未獲得過美巡賽會員的身份,但從2006年直至2019年,他的名下每年都至少有一場美巡賽的參賽紀錄。
梁文沖成長于新中國首批高爾夫球俱樂部之一的中山溫泉。這座位于中山市三鄉鎮的球場,由62個美巡賽冠軍得主阿諾德·帕爾默親自設計。而梁文沖也稱得上是中國大陸球員探索美巡賽的先行者:2007年,他把五星紅旗第一次帶到了世錦賽的賽場上,在火石鄉村俱樂部參加了普利司通邀請賽;2008年的蘇黎世新奧爾良公開賽,梁文沖差一桿就能進入前十名,而這個遺憾,他在兩年后的PGA錦標賽上彌補了——呼嘯峽的第三天,梁文沖創下了球場的最低桿數紀錄64桿,最終排在并列第8位,成為首位在大滿貫賽上打入前十的中國大陸球員。
2010年3月12日,梁文沖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多拉度假村的世錦賽-CA錦標賽上
在梁文沖之后“接班”,在美巡賽場打出惹人注目成績的,是李昊桐。2013年的世錦賽-匯豐冠軍賽,是他第一次出現在美巡賽的賽場上。2017年,李昊桐在英國公開賽上打出的單獨第三,至今仍是中國大陸球員在美巡賽(含大滿貫賽)上的最好成績,無人超越。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連續兩個賽季,李昊桐在美巡賽上都打滿了12場比賽,這是非會員每個賽季能夠參加美巡賽場次的上限。可能不少球迷都還記得,那兩年李昊桐爭奪美巡賽會員卡的新聞頻現報端。他也完成了諸多中國大陸球員的第一——2018、2019年,李昊桐連續兩年參加了球員錦標賽;在2019年,李昊桐更是成為首位參加總統杯的中國大陸球員,在皇家墨爾本完成了五星紅旗的首次亮相。
2019年12月15日,李昊桐在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俱樂部舉行的總統杯賽上
三代中國高爾夫球頂尖球員與美巡賽越來越深的接觸,將中國高爾夫帶向了世界舞臺,也將美巡賽越來越多地帶進了中國球迷的視野。從2017年開始,中國高爾夫球與美巡賽的關系,因為另外兩位球員的名字,突然間變得更具象、更切實了:竇澤成、張新軍。從美巡中國系列賽一路成長,再經過光輝國際巡回賽錘煉的他們,成為歷史上前兩位成為美巡賽正式會員的中國大陸球員。
2014:美巡賽扎根中國
既“走出去”,也“引進來”,中國高爾夫球在發展中國職業高爾夫球的道路上,一直不遺余力。美巡賽完善的賽事體系——在主巡回賽之外,美巡賽有50歲以上球員參加的常青巡回賽(冠軍巡回賽),有二級的光輝國際巡回賽,還有更基礎的第三級巡回賽——一直是它立足于世界職業高爾夫球巡回賽巔峰的一個主要因素,也是中國高爾夫球在發展之路上的重要伙伴。
在2014年,緊接著美巡賽中國辦公室落成,美巡的第三級巡回賽也來到了中國——合作多年之后,中高協與美巡賽再次聯手,推出了美巡中國系列賽,與當時的美巡加拿大賽、美巡拉美賽并肩,成為美巡賽在全球發展體系堅實一環。
美巡三級賽落戶中國,便是2011年中高協與美巡賽在美國商談后的初步想法。有直通美巡二級賽的渠道,有世界積分,中國高爾夫球在自己30歲生日的那一年,第一次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國際性巡回賽。
2014年4月,美巡中國賽的揭幕戰在海口觀瀾湖打響。一個在當時還很陌生的韓國名字,王情訓,贏得了總獎金120萬元人民幣的觀瀾湖·海口公開賽冠軍,當時還是業余球員的竇澤成則成為了全場最佳業余球員。那一年的12場比賽,中國球員贏了5場,其中李昊桐贏了三場,成為了當年的獎金王,張新軍則在獎金榜上排在了第二的位置。
多年后再回頭看,在美巡中國賽上的成功,都是這些球員走向自己職業生涯高峰的起點。李昊桐和張新軍則依靠自己在獎金榜上的排名,成功晉級了次年的光輝國際巡回賽(當時的名稱是韋伯網巡回賽),開始了自己的國際巡回賽征戰生涯。竇澤成則在2016年贏得獎金王后,順利實現兩連跳,在2017年下半年與張新軍一起,獲得了美巡賽的會員卡。2024年已經在美巡賽征戰第二個賽季的袁也淳,則是通過2018賽季的美巡中國賽,獲得了2019年光輝國際賽的會員資格,繼而進軍美巡賽。
2024年5月2日,美巡賽會員袁也淳在德克薩斯州希杰杯拜倫·尼爾森賽上
美巡中國賽成就的,也不僅僅是中國球員。王情訓在贏得首冠之后,一路順風順水,在2016-2017年贏得了三場歐巡賽;2018年的獎金王、英國球員塔倫,也最終順利步入美巡賽并站穩了腳跟。
明珠桂冠:世錦賽-匯豐冠軍賽
在美巡中國賽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除了賽事外卡和因各種資格獲得大滿貫賽、世錦賽門票之外,中國球員和美巡賽之間最緊密的聯系,是旗艦賽事——匯豐冠軍賽。
2005年秋天,上海佘山萬人空巷的情形,松江區林蔭新路上此起彼伏“要票子伐”的聲音,在許多“老資格”球迷心中,仍然歷歷在目。首次來到中國大陸賽場的伍茲,第一次出現在練習日發球臺上的時候,圍觀的球迷密密麻麻地從發球臺排到果嶺,勾勒出了球道的形狀。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第一年的匯豐冠軍賽,雖然總獎金已經高達500萬美元,高居亞洲所有高爾夫球賽事之巔,但還不是美巡賽的正式比賽——事實上,最初的匯豐冠軍賽,是由中高協主辦的比賽,前四年由歐巡賽、亞巡賽、南非陽光巡回賽和澳大利亞巡回賽四個國際巡回賽組織共同認證的。
2009年,匯豐冠軍賽升級為世錦賽,也因此出現在了美巡賽的賽程中,但此時,比賽仍然不被視作美巡賽的官方比賽,球員所獲得的賽事獎金也不會計入美巡賽的官方獎金榜/聯邦快遞杯積分榜。從2010年開始,參加世錦賽-匯豐冠軍賽的美巡賽會員們多了一個新的激勵因素:他們如果在這場比賽上奪冠,將會被視作在美巡官方賽事上獲得勝利,獲得相應的會員年限豁免。2013年,比賽的總獎金增加到了850萬美元,世錦賽-匯豐冠軍賽也從這一年開始,被正式列入美巡賽官方賽事的賽程表中,冠軍將獲得三年的美巡賽會員資格。
在因為新冠疫情被中斷之前,世錦賽-匯豐冠軍賽在中國連續舉辦了15個年頭。梁文沖成為唯一一位15屆比賽全勤的中國球員,而李昊桐則以2015年的并列第7名,創下了中國球員在這場比賽上的最好成績。其時的中國高爾夫球賽場,有美巡的三級巡回賽,也有獎金高過常規美巡賽的頂級世錦賽,熱鬧非凡。
助力國家隊備戰
站在美巡賽場的中國球員、美巡中國賽、世錦賽-匯豐冠軍賽……美巡賽與中國高爾夫球的關系,遠遠不僅于此。除了你看得見的中國賽場和美國賽場,還有更多故事,發生在你看不見的點滴之處。
佛羅里達州蓬特韋德拉海灘,是美巡賽總部所在地,也是TPC鋸齒草的坐落之處。中高協與美巡賽有著悠久的合作歷史,從十多年前開始,TPC鋸齒草就已經成了中高協的集訓場地之一。2009年,張新軍就曾經以國家隊隊員的身份,在TPC鋸齒草集訓了一個月。“我對這里的印象太深了。”多年后,以美巡賽會員身份再次回到這里參加球員錦標賽時,張新軍感嘆道。每年,中高協都會派出球員或者球隊,來到TPC鋸齒草的訓練中心,接受頂級教練的高水平指導。逢大賽之年(亞運會、奧運會),國家隊隊員也都會在這里進行集訓。在中高協和美巡賽的合作之下,中國球員有更多可以享受稀缺頂尖訓練資源的機會,可謂“寵兒”。
最近幾年,隨著美巡賽的全球路線愈發清晰,全世界球員進軍美巡賽的路徑也開始更多樣化了起來,中國球員進軍頂級巡回賽的道路,比別人要更多。美巡賽持有股份并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DP世界巡回賽(歐巡賽)便是其中一例。2024年,歐巡賽集團和中高協正式宣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在北京完成了簽約儀式。合作的主要內容包括為中國巡回賽球員提供參加DP世界巡回賽的晉升渠道,以及確認未來兩年內聯合認證多場賽事。2024年,中國巡回賽獎金王金子豪獲得了2025賽季DP世界巡回賽的會員資格。丁文一則通過全球業余通道獲得了DP世界巡回賽會員卡。而DP世界巡回賽的年終積分榜前十名,將獲得美巡賽的會員卡。
丁文一
金子豪
這十多年來,中高協為中國球員鋪設了一條又一條往外走、往上走的路,到了今天,一邊已經開花結果,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球員,代表著中國高爾夫球的最高水平,征戰在世界級的舞臺上;另一邊,則有更多的中國球員,開始走上了這一條又一條晉級道路。
撰稿:美巡賽
編輯/校對:王楠珺
審核:李瑩
總是錯過美巡賽最新動態?請將“美巡賽PGATOUR”公眾號設為“星標(??)”,精彩隨時掌握!步驟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