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戛納電影節午夜展映單元,高圓圓一襲黑色長裙走過《風林火山》首映紅毯。
社交媒體上,20年前她初登戛納的清純照片與當下眼含細紋的從容模樣被并置,#高圓圓狀態# 話題沖上熱榜。
當被問及年齡,她笑著回應:“我快46歲了,眼角有紋很正常,這是時光給我的禮物。”
這句坦然的告白,讓無數網友想起她曾在采訪中說:“20歲懼怕劇組殺青時的分離,30歲在《南京!南京!》片場陷入自我懷疑,40歲后反而活明白了。”
從清純玉女到諜戰劇女主,從社交恐懼者到平衡家庭與事業的母親,高圓圓用26年演藝生涯詮釋:真正的美,從不在凍齡的皮囊,而在與歲月和解的勇氣。
1999年,19歲的高圓圓因清嘴廣告踏入演藝圈。彼時的她像只受驚的小鹿,在《愛情麻辣燙》片場總躲在導演張楊身后。
“那時覺得拍戲像做賊,劇組解散時大家哭成一片,我發誓再也不要經歷這種離別。”這種恐懼在2005年達到頂峰。
拍完《青紅》后,她整整停工一年,“像被掏空的殼,需要躲起來蓄能”。
轉變發生在2013年《咱們結婚吧》劇組。
導演劉江發現,這個曾因殺青哭紅眼的女演員,竟能在殺青宴上笑著與每個人擁抱:“以前覺得告別是永別,現在明白,好的創作會讓我們在某個角色里重逢。”
這種頓悟,讓她在《絕密較量》中與角色趙亞苧共情時,能坦然接受“隱蔽戰線工作者永遠在告別”的設定。
2005年博客興起,高圓圓寫下:“今年終于學會穿高跟鞋了。”
這句看似輕松的調侃,藏著初入名利場的笨拙。
早年出席電影節,她曾因不會社交,獨自在角落站了整晚;面對媒體追問,她總用“還行”“謝謝”搪塞。
編劇柏邦妮回憶:“20年前采訪她,她拎著零食來我出租屋,像鄰家女孩串門。”
這種“笨拙”反而成了她的保護色。當同齡女星忙著立人設時,高圓圓在《十三邀》里坦言:“我至今不會穿高跟鞋走路帶風,私下幾乎不社交。”
在《絕密較量》拍攝現場,她偷偷喝奶茶的小動作被鏡頭捕捉,網友卻說:“看到她偷偷喝奶茶,突然覺得女明星也接地氣。”
《絕密較量》中,高圓圓飾演的趙亞苧有三重身份:公關精英、間諜、國安戰士。這個角色仿佛為她量身定制。
現實中,她也在演員、母親、普通人之間自如切換。
拍攝色誘戲時,她真把自己灌醉找狀態;持槍對準上司時,她讓眼淚在眼眶打轉卻不落下。
導演劉江感嘆:“她把趙亞苧的隱忍演活了,就像她這些年把母親身份藏進演員光環里。”
生女兒后,她推掉所有離家超過3小時的戲約,卻在《走走停停》里演活為事業掙扎的電視臺編導馮柳柳。
這種矛盾,恰如她所說:“演員需要感性,母親需要理性,我在裂縫里找平衡。”
-04-
高圓圓的人生像部雙線并行的電影:一條線是戛納紅毯、雜志封面、品牌代言。
另一條線是醫院護工、家長群成員、繪本共讀者。
母親病重那5年,她每天往返于朝陽醫院和亞運村劇組。
女兒出生后,她用3年時間學會“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
朋友柏邦妮說:“她總把私人生活排在工作前,卻能在《完美伴侶》里把女強人陳珊演得入木三分。”
這種分裂與統一,讓她在46歲迎來創作爆發期:既能演《絕密較量》里大開大合的角色,也能在《森中有林》中挑戰復雜人性。
如今的高圓圓,依然保持著“工作之外幾乎零社交”的清醒。
柏邦妮爆料她常穿舊皮靴、背帆布袋看話劇,在地下車庫接女兒時穿著羽絨服跑前跑后。
這種“淡人”特質,讓她在46歲迎來新的創作爆發期。
-05-
高圓圓的故事,像她最愛的那本《媽媽買綠豆》繪本:買豆、煮湯、凍冰棍,不過是尋常日子,卻因用心經營而閃光。
她曾在殺青宴上躲進衛生間調整情緒,也能在女兒幼兒園門口笑著分享育兒經。
她會在意網友評價“虎撲女神老了”,卻更享受“盛夏做綠豆冰”的儀式感。
這種松弛感,或許來自她對年齡的坦然:“20歲想靠年輕解決問題,30歲在質疑中掙扎,40歲后終于明白,皺紋和閱歷都是禮物。”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40+女演員困境”,她笑著晃了晃手中的保溫杯:“就像這杯溫水,不燙手,卻暖心。”
在這個追求“白瘦幼”的時代,高圓圓用46歲的人生證明:真正的高級感,是敢讓觀眾看見你的不完美。
當我們在熱搜上追逐“凍齡女神”時,或許該停下來想想:你愿意像高圓圓這樣,把人生的裂縫活成星光大道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