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mym17801
醫生,我走路越來越不穩,手腳不聽使喚,連說話都不利索了……”在門診,常常遇到這樣焦慮的患者。
小腦萎縮雖然不是急癥,卻會逐漸影響平衡、語言和肢體協調,讓日常生活變得異常艱難。
很多人四處求醫,嘗試各種藥物和康復訓練,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難道小腦萎縮真的無計可施嗎?
其實不然!中醫認為,小腦萎縮的根源在于肝腎虧虛、氣血不足、髓海失養。
為什么小腦萎縮與肝腎相關?
中醫理論中,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腎精充足則髓海充盈,腦功能正常;若腎精虧虛,髓海不足,則腦萎縮、功能衰退。肝主筋,藏血,肝血不足則筋脈失養,導致肢體僵硬、震顫或協調障礙。此外,長期氣血虧虛、痰瘀阻滯也會加重病情。
許多患者治療時只關注癥狀緩解,卻忽略了調補肝腎、益氣養血、化痰通絡的根本,因此效果有限。
針對小腦萎縮,中醫強調“補肝腎、益精髓、通經絡”,從根源改善腦功能。其中,天麻是一味關鍵藥材,它歸肝經,能息風止痙、通絡健腦,常與鉤藤、杜仲、牛膝等配伍,既能平肝息風,又能強筋壯骨。
案例分享
一位62歲的男性患者,確診小腦萎縮3年,走路搖晃,言語含糊,手抖明顯,并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舌質暗紅、苔薄白,脈沉細。
辨證:肝腎陰虛,髓海不足,兼有痰瘀阻絡。
方藥:
滋補肝腎: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
息風通絡:天麻、鉤藤、石決明
強筋健骨:杜仲、桑寄生、牛膝
化痰活血:丹參、茯苓、遠志
患者服藥1個療程后,頭暈減輕,手腳較之前靈活;3個療程后,行走穩定性改善,語言清晰度提高。繼續調理5個療程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日常調理建議
飲食調養:多吃黑芝麻、核桃、山藥等補益肝腎的食物。
適度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幫助氣血運行。
情緒管理:避免焦慮、抑郁,保持心態平和。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
溫馨提示:本文僅供參考,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用藥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早發現、早干預,才能更好地守護健康!
您是否有類似的困擾?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