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mym17801
在中醫理論中,小腦萎縮屬于“痿證”“骨搖”范疇,其病機多與肝腎虧虛、髓海不足相關。
《靈樞·海論》有云:“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惰安臥”,提示腎精虧虛、髓海失養是發病基礎。
此外,脾虛濕盛、氣血不足、痰瘀阻絡等亦是重要誘因。
現代人勞心過度、久病體弱、年老精衰,易致肝腎虧虛,髓海失充,筋骨失養,引發步態不穩、平衡障礙,甚至伴隨頭暈目眩、腰膝無力、言語不清等癥狀。
近日,門診上有個患者,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男,62歲,行走不穩3年,逐漸加重,常感頭暈,站立時搖晃,需扶墻而行;
患者自述記憶力減退,腰膝酸軟,夜尿頻多,舌淡苔薄,脈沉細弱。
結合中醫四診,患者的病癥可歸為——肝腎虧虛,髓海不足。
腎精虧虛: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腎精不足則髓海空虛,腦失所養,故平衡失調、步態不穩;
肝血不足:肝主筋,藏血,肝血虧虛則筋脈失濡,肢體協調能力下降;
氣血兩虛:脾腎不足,氣血生化乏源,四肢百骸失養,加重行走無力。
于是,大夫給患者開方:
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龜板膠、鹿角膠、黃芪、當歸、丹參、牛膝、遠志。
方中:
?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滋補肝腎,填精益髓,固本培元;
?龜板膠、鹿角膠為血肉有情之品,峻補精血,充養髓海;
?黃芪、當歸益氣養血,使氣血充足,筋骨得濡;
?丹參、牛膝活血通絡,強筋壯骨,改善肢體無力;
?遠志開竅益智,改善腦髓不足所致健忘、頭暈。
【提醒患者】
飲食調理:多食黑芝麻、核桃、山藥等補益肝腎之品,忌生冷油膩;
起居有常:避免過度勞累,適當午休,避免熬夜耗傷精血;
適度鍛煉:練習平衡訓練,如太極、八段錦,以強健筋骨;
調暢情志:保持心態平和,避免憂思過度,耗損肝腎。
最后,想告訴大家的是,小腦萎縮的調理需循序漸進,中醫重在補益肝腎、填精充髓,同時配合日常調護,方能逐步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注:本文僅供參考,個體差異需具體辨證。如需診療,請咨詢專業中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