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在遭遇腰椎嚴重受傷椎管狹窄手術后,不幸出現了令人困擾的馬尾神經損傷癥狀。
腰腿像過電一樣疼痛或麻木無力,會陰區域感覺異常,甚至大小便控制困難,男性還可能伴隨功能障礙。
這些癥狀,中醫將其歸屬于“痿證”、“痹證”范疇,核心在于督脈受損,經髓不通,臟腑失養!
為什么督脈如此關鍵?
中醫講,“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
它循行脊柱,內連臟腑,尤與腎、膀胱關系密切。一旦腰椎病變或外傷損傷督脈,就如同切斷了主干道的能量輸送。
陽氣受阻,氣血運行不暢,無法濡養筋骨皮肉和臟腑功能,便出現肢體痿軟麻木;膀胱、大腸的“開合”功能失司,自然導致二便失控;腎主生殖,其經氣受阻則影響男性功能。這就像一條灌溉生命之樹的河流被阻斷,下游的土地(肢體、臟腑)必然干涸枯萎。
面對這復雜的局面,調養并非束手無策。結合多年經驗,我認為核心思路可歸納為三步:
1.急則治標,活血通絡破瘀阻:損傷初期或癥狀急重時,首要任務是疏通被瘀血、水腫阻塞的經絡通道,緩解壓迫和疼痛麻木。
2.緩則治本,補腎填精壯督脈:待標癥緩解,必須著眼于根本——強健腎氣,填補精髓。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通于腦,督脈根于腎。腎精充足,督脈得養,才能從源頭上修復損傷,促進神經恢復。
3.兼顧脾胃,化生氣血助運化:調理過程中,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需時刻顧護脾胃,確保藥物能被有效吸收,氣血能源源不斷地生成并輸布至病所。
分享一個在此思路下常用的基礎方,雖僅五味,卻能巧妙協同:
第一組:當歸、川芎——活血通絡先鋒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止痛潤腸。如同“血中圣藥”,既能滋養因損傷耗損的陰血,又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麻木疼痛。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行氣活血,祛風止痛。被譽為“血中氣藥”,其性走竄,能上行頭目,下達血海,旁通四肢,尤其擅長“破瘀通痹”,針對損傷后的瘀血阻滯、疼痛效果顯著。二者合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倍增。
第二組:杜仲、牛膝——補腎壯骨強督脈
杜仲:甘溫,歸肝、腎經。補肝腎,強筋骨。是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的要藥。其性沉降,能直達下焦,強健腰府,固護腎氣,為修復督脈打下基礎。
牛膝:苦甘酸平,歸肝、腎經。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不僅能助杜仲補益肝腎,其“通利關節”、“引藥下行”的特性,使其成為治療下肢痿痹、腰膝不利的“引經藥”,將藥力精準導引至腰椎及下肢。二者共奏補肝腎、壯筋骨、強督脈之功。
第三組:茯苓——健脾滲濕護中州
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在整個方中扮演“后勤部長”的角色。它既能健脾助運化,促進氣血生成和藥物吸收;又能滲利濕濁,防止滋補藥物過于滋膩礙胃,或損傷后局部濕濁停滯影響恢復。確保氣血生化有源,藥效得以充分發揮。
以上是個人在調治馬尾神經損傷后遺癥方面的一些心得。
這個方子體現了“通絡先行、補腎固本、健脾護航”的調治思路。
但務必謹記:馬尾神經損傷成因復雜(外傷、腫瘤、椎管狹窄、炎癥等),階段不同(急性期、恢復期、后遺癥期),個體差異巨大(體質虛實寒熱有別)。肝郁氣滯、濕熱下注、氣血兩虛等不同證型,用藥思路迥異。
因此,任何方藥都需在專業中醫師詳細辨證(結合舌象、脈象、具體癥狀、病因、病程等)后指導使用,并需根據恢復情況動態調整組方,切不可自行套用!
調養之路雖長,但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得當,堅持調理,恢復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是可見的曙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