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萬國宮的穹頂下,2025年5月26日的陽光穿透彩色玻璃,在聯(lián)合國會場投下斑斕的光影。當電子計票器定格在"95票贊成"的瞬間,巴勒斯坦代表團團長易卜拉欣·赫萊希的雙手劇烈顫抖。
這面承載著民族百年屈辱與抗爭的旗幟,終于首次在世衛(wèi)組織的旗桿上緩緩升起,在晨風中舒展成一道希望的弧線。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巴以沖突剛發(fā)生的時候,聯(lián)合國曾經(jīng)制定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治的方案。但是阿拉伯國家不干,他們想用自己強大的力量將以色列驅趕出中東。而巴勒斯坦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反抗以色列建國的革命運動。
當時我們的周恩來總理曾經(jīng)勸說阿拉法特,希望他們先按照聯(lián)合國的要求建立國家,然后在開展武裝革命。畢竟名不正言不順,要做到出師有名才行。而且一旦巴勒斯坦獨立建國,就會受到聯(lián)合國的庇護,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
但可惜的是當時阿拉法特沒這么做,以至于發(fā)展到今天不可收拾的地步。
經(jīng)過三次中東戰(zhàn)爭,以色列在美西方國家支持下,不但沒有被消滅,領土反而越打越大了。
而巴勒斯坦卻陷入了萬劫不復,內部分成三派勾心斗角,被打成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互不相連的碎片,隨時有被以色列消滅的危險。
與此同時,以色列扯高氣揚,偷偷發(fā)展了核武器更加有恃無恐,變本加厲,巴勒斯坦面臨亡國滅族的危險!
因此,現(xiàn)在巴勒斯坦人終于明白了建立自己的國家該有多么重要,而國際社會一切正義的力量也都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
這次世衛(wèi)組織大會,就是巴勒斯坦建國走出的實質性一步!
會場后排,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的外交官們眼眶濕潤。這個由中巴沙特等18國共同發(fā)起的提案,從草案撰寫到游說各國,歷經(jīng)147天的斡旋,終于在世衛(wèi)大會的表決現(xiàn)場迎來歷史性突破。當《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在會場響起時,人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外交勝利,更是一個民族在至暗時刻抓住的微光。
升旗儀式簡短得令人心碎。巴勒斯坦青年護士薩米拉作為代表,將國旗系上旗桿的瞬間,整個加沙地帶通過衛(wèi)星直播見證了這一幕。在汗尤尼斯的廢墟間,12歲的盲童法蒂瑪用沾著泥土的手指觸摸著手機屏幕,仿佛要透過電磁波觸摸那抹象征自由的黑白綠紅。
這面旗幟升起的37米高度,恰似巴勒斯坦人民用鮮血丈量的抗爭里程——從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的流離失所,到2025年加沙醫(yī)院每天超負荷運轉的生死時速。
表決結果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當今世界最復雜的地緣光譜。95張贊成票里,既有卡塔爾、阿聯(lián)酋等阿拉伯兄弟,也有巴西、南非等新興國家;4張反對票中,以色列大使丹尼爾·梅龍的臉色比哭墻的石頭還要灰暗,德國代表席傳來的嘆息聲在寂靜的會場格外清晰;27張棄權票則像一道分水嶺,將英國的猶豫、印度的躊躇與加拿大的矛盾定格成時代注腳。
最耐人尋味的是美國的缺席。
這個正在辦理世衛(wèi)組織退群手續(xù)的超級大國,用不投票的方式投下了最沉重的反對票。而在巴黎、東京、柏林的政府大樓里,外交官們正在連夜修改給媒體的聲明稿——法國外長辦公室的臺燈徹夜未熄,日本首相官邸的櫻花樹在晨露中搖曳,這些古老民族在巴以問題上的歷史包袱,此刻都化作選票箱里的掙扎。
當世衛(wèi)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投票前三天含淚控訴時,整個會場陷入了死寂。"加沙地帶每10分鐘就有一名兒童因傷重不治",這位埃塞俄比亞醫(yī)生的聲音在顫抖,"我們正在見證現(xiàn)代醫(yī)學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他的眼淚不是演說技巧,而是親眼目睹拉法口岸急救車被炸毀、醫(yī)護人員被狙擊手瞄準后的真實反應。
中國提案的精妙之處,在于將政治爭議轉化為衛(wèi)生議題。當提案中提到"確保每個新生兒都能在無菌環(huán)境下剪斷臍帶"時,當巴勒斯坦醫(yī)生展示用手機照明進行剖腹產(chǎn)手術的照片時,那些在安理會吵了七十年的政治術語突然變得蒼白。這種"以衛(wèi)生破政治"的智慧,讓瑞士冰川般冷峻的外交場域,第一次為加沙兒童接種疫苗的哭聲讓步。
在世衛(wèi)大會投票的同時,加沙城郊的圣城醫(yī)院正在經(jīng)歷第17次轟炸。護士長阿邁勒在地下室搭建的臨時產(chǎn)房里,用消毒紗布裹住新生兒,這個本該在恒溫箱里長大的嬰兒,此刻正躺在廢墟中撿來的紙箱里。這樣的場景不是孤例,整個加沙地帶的衛(wèi)生系統(tǒng)正在經(jīng)歷系統(tǒng)性崩潰:85%的醫(yī)療設備損毀,72%的醫(yī)護人員流離失所,而以色列的炮火仍在精準地摧毀著每所幸存的醫(yī)院。
黎巴嫩代表扈利在發(fā)言時舉起一張照片:廢墟中,一位巴勒斯坦醫(yī)生用聽診器抵著碎石,仿佛在為大地診脈。"這不是簡單的醫(yī)療物資短缺",她的聲音在會場回響,"這是一個民族在為自己診脈,在確認自己是否還活著"。當她說這句話時,大屏幕突然切換到實時畫面——以色列的無人機正在加沙上空盤旋,這個科技感十足的影像與會場內的莊嚴形成殘酷對比。
升旗儀式結束后,赫萊希在記者會上特意展示了提案文本第17條:"本決議不構成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的承認"。這個法律細節(jié)像一盆冷水,澆滅了部分媒體的狂歡。確實,從觀察員實體到正式成員國,巴勒斯坦還要跨越《聯(lián)合國憲章》第4條的門檻,還要在安理會獲得9張贊成票且無否決權。
但是,巴勒斯坦要獨立建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色列吞并了不少巴勒斯坦領土,現(xiàn)在的巴勒斯坦已經(jīng)形成互不相連的碎片網(wǎng)格化。以色列風頭正盛,他們不可能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來,而以色列真正的野心遠不止巴勒斯坦,還有一個更大的大以色列計劃。
我們承認,以色列是中東唯一的發(fā)達國家,但是巴勒斯坦人民同樣也有生存和獲得幸福的權利。如果處理好兩國關系,巴勒斯坦人就算去以色列打工,日子也會過得不錯。
但歷史的車輪一旦轉動就不會倒轉。
沙特代表在茶歇時與以色列代表擦肩而過,捷克外長在投票后收到國內青年團體的抗議信,德國《明鏡》周刊開始討論"我們是否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這些細微變化都在改寫著巴以問題的敘事邏輯。正如中國代表在發(fā)言中所說:"今天我們升起的不只是旗幟,更是對多邊主義的信仰。"
投票通過次日,以色列宣布在約旦河西岸新建3000套定居點住房。這個消息像一記耳光,打醒了所有對決議抱有幻想的人。但就在同一天,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愛麗舍宮召開緊急會議,討論重啟對巴勒斯坦的醫(yī)療援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國會表示將重新審視對以軍售政策;英國外交部悄悄刪除了官網(wǎng)"反對單方面改變現(xiàn)狀"的表述。
這些變化或許微小,但對于在汗尤尼斯帳篷學校里背誦《獨立宣言》的孩子們來說,對于在納布盧斯廢墟上重建診所的醫(yī)護人員來說,對于在拉姆安拉堅持升起國旗的公務員來說,這就是黑暗中的星光。
正如譚德塞在閉幕致辭中所說:"我們今天種下的不是和平的種子,而是尊嚴的幼苗。它需要整個國際社會的澆灌才能成長。"
當日內瓦的夕陽為萬國宮鍍上金邊,巴勒斯坦代表團成員在旗桿下合影留念。他們知道,明天太陽升起時,這面旗幟可能依然飄揚,也可能被政治風暴撕碎。
但至少在這一刻,在人類文明的殿堂里,巴勒斯坦人民終于獲得了最基礎的承認——他們存在,他們抗爭,他們值得被看見。而這,或許就是通往獨立建國路上最艱難的第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