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產網絡輿情和危機管理專業有用的觀點!
文/燕志華
自5月10日舉行首場開賽以來,被稱為“蘇超”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熱度持續攀升,終于在這個端午假期火爆出圈了。
這個活動是由江蘇省體育局與省內各設區市聯合主辦的首屆城市足球聯賽,雖說是官方活動,但是由于吸引了群眾廣泛的參與,因此也可以說是“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典型。因為它一舉激起了民間參與的熱情,活動大獲成功。有人說這是一個“天才的創舉”,我看毫無夸張之處,在當下這個時間段,這個活動放大了社會能量,的確來得恰逢其時,恰到好處。
從眼下的網絡熱點走向看,無論是不是球迷,網民都帶著極大的興趣參與了這場激烈的城市對抗賽。球迷從專業眼光看待各場比賽,但是更多的網民看到的是城市“恩怨”和無數段子,娛樂精神一時風靡網絡,成為網民過節時候茶余飯后的甜點。比如,作為經濟高地的蘇州、無錫、常州,因為在此次聯賽中倒數后三名,而且是順序連號,喜提“吳三桂”稱號;常州因為持續收獲敗績,更是因此成為“娛樂之城”,在網民口中,常州先變成吊州、再是巾州……
各地一直閑不住的文旅,更是紛紛借這個熱點,對于本地進行了熱情營銷,使得這場聯賽成為地域特色和體育精神的盛大派對。從全省看,各地紛紛推出類似政策,只要持有蘇超賽事門票,都能享受專屬折扣等。比如,鎮江眾多國家級景區對作為客場的宿遷市民免費開放,球迷憑借觀賽門票可以九折品嘗鍋蓋面等。常州也是面向揚州游客,免費開放中華恐龍園、天目湖等A級景區等。
這個聯賽,又讓江蘇省專屬的“十三太保”在網絡熱度再起。“散裝江蘇”何時出現,未能考證,但是成為輿論關注熱點的,最早出現于江蘇對于四川抗震救災的活動中。一開始官方對此還比較敏感,認為這個名字一傳出去,有傷江蘇形象,會被認為缺乏凝聚力,但是后來發現這個名字迅速走紅,而且網民評價是“寓褒于貶”,就是表面說是散裝,實則整體實力強大,所以“十三太保”“散裝江蘇”就此脫敏,火速成為經濟社會實力強大的江蘇的江湖名號。這個名字看起來又松又散,但是“形散神不散”,讓江蘇全省成為一首又有實力、又有文化的散文詩。
任何活動如果想迅速推廣,并產生影響力,看來必須成功吸引群眾的參與,而且必須要有娛樂精神。這對于我們宣傳的啟示在于,一旦在網絡輿論中產生了影響力,就要設法吸引群眾的參與,比如大運河文化,官方宣傳已經持續火熱多年,接下來就應該考慮在河上策劃某種群眾性的活動,而且不宜過于高大上,因為這限制了娛樂的產生和傳播。一旦激發起了民間的活力和熱情,大運河將會更為火爆。
在蘇超火爆出圈的同時,我認為這個活動的社會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一是,“蘇超”彌補了長三角缺乏大型民間賽事的空白。
就在蘇超聯賽走紅的同時,其實在東南地區,另一個群眾賽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且地方聲勢、江湖影響比蘇超大多了,那就是廣東的賽龍舟活動。在廣東,端午大如年,就在于賽龍舟。
從網絡影響看,網絡對于賽龍舟活動的關注非常關注,各種聚焦比賽現場的短視頻傳遍網絡,龍舟賽手整齊劃一、兩岸自發的民間啦啦隊鑼鼓喧天,整體氣氛如醉如癡,人們就此感受到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凝聚力、什么是家國情懷。
當然,作為屈原的故鄉,湖南的賽龍舟也是文化盛事,但是今年借助短視頻獲得了更大的影響。人們才知道,湖南一些地方,每年端午,不管刮風下雨,不管貧窮富貴,人們都會趕回來參與比賽,有些村子即便很窮,但是最大的集體理想,是有個龍舟隊。在江西等地,賽龍舟文化也是深入人心。
此外,福建的“游神”活動每年也都是大型民間活動,尤其在去年,一直在網絡零散傳播的“游神”活動一舉火爆出圈,全國人民都刷到了福建這個氣氛火爆的民間傳統活動。
當然,這些地方出現類似的大型民間賽事,在于東南省份等地深厚的宗族文化,但是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它無疑對于地方百姓和海外游子產生了文化感召力和凝聚力,這種文化又使得賽事吸引了全民參與,每到賽事臨近,整個社會開始忙碌起來,人們也放下手頭事情,積極健身,整個社會開始活絡起來,活動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地方經濟、地方文旅、地方特色都吸引了廣泛的關注。
再反觀長三角,雖然經濟社會事業發達,但是和東南沿海的群眾賽事一比,會發現在這方面有一個巨大的空白。雖然人們從頭到尾忙忙碌碌,但是似乎更多是庸庸碌碌,沒有一項能讓人們放下手頭私活來參與的集體的、公共的大型活動,也即缺乏群眾廣泛參與的大眾活動。這就像一個村子,大家都分田到戶,整天忙自己一畝三分地,但是村集體的活動,反倒就此消失了,人們也失去了很多圍觀的樂趣。如果從政治文化方面進行考察的話,長三角位于中國的南北中的中部地帶,受到中央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輻射影響大,再加經濟發達,更多承接了全國性的賽事,地方民間賽事,反倒被忽視了。再從社會變遷的角度看,這里改革開放浩浩蕩蕩,城市化工業化所向披靡,把很多文化傳統都沖散了、拆遷了。今天重視傳統文化,但是收拾精氣神需要時間,更重要的是,缺乏吸引群眾參與的傳統大型賽事。
這種活動,是可以制造的。前兩年走紅網絡的貴州“村超”,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最初是位于榕江的村民自制的露天簡易足球場舉辦的。2023年5月,貴州榕江縣舉辦了“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正式拉開帷幕,一舉在網絡走紅。
所以,蘇超的出現,其價值在于,或許就此彌補長三角缺乏大型民間賽事的空白。
二是,在當下形勢下,蘇超有利于釋放線上線下的社會心理壓力。
我作為網絡輿情熱點的關注者和研究者,為何關注蘇超的影響力?在于當下就業不太景氣的時候,作為大型民間賽事的蘇超,能夠迅速形成一股熱烈的正能量,一舉席卷網絡,如同一股大風把很多網絡情緒來個“大吹風”,會讓人們精神為之一振。
今天的社交媒體時代,人們在網絡上更多生活于熟悉的小圈子、朋友圈,如果他們關注的事情不太樂觀積極,可謂是越談越潦倒,越說越來氣,因此也更容易聚集起非理性、情緒化的火氣,也更容易發展到線下,產生風險現象。公共生活的缺失,讓人們更多關注自己的小天地。社交媒體的圈子化,加劇了這個趨勢。社交媒體技術還很容易形成大大小小的信息繭房,讓人們出不了自己的屋子和村子,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整體上成為一種封閉機制乃至愚民機制。
在小說《三體》中,三體人用兩個質子就蒙蔽了人類的認知,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研究。在今天的社交媒體時代,社交技術就起到了質子的作用,但是人們因為信息繭房效應,根本認識不到自己心智和認知被鎖死的現實。很多人因為小事情、眼前事情、蠅頭小利就火冒三丈,做出極端行為,或者上網發泄,圍觀個體極端事件,終于引爆為大型輿情。每個信息繭房,都是一個小型的封建社會。
公共生活的缺失,人們只好更多尋求網絡娛樂來麻醉自己。網絡娛樂大行其道的背后,是積極向上的公共生活的匱乏。在國外,人們周末可以去教堂參與社區活動、去體育場支持自己的球隊,但是在國內社會,人們化作一個個松散的原子,上網看看段子,或者表達不滿,因為缺乏集體的公共生活來吸引注意力。傳統社會的村頭電影,也已經無蹤可尋,人們想去電影院,但是電影圈已被資本壟斷,佳作屈指可數。這使得電影院作為一個很好的公共生活場所,被荒廢了,這是因為,資本需要顏值作為流量保障,由此制造“小鮮肉”,導致了頹廢的飯圈文化,精神層面和價值觀層次被大大拉低。少數學習成績乏善可陳者,學習了表演,然后因為顏值成為流量明星,支撐了電影市場;資本需要流量、需要賺快錢,組織寫手炮制段子型的劇本,然后快速推向院線圈錢。今天觀眾看透了這一切,也就很難掏錢支持電影,導致了電影院這樣的公共場所就此失去了公共性。
當下中國,在物質生活走到一個較高水平的時代,人們需要一種真正的公共生活,那種真正可以投入身心的、脫離了政治生活的、人們樂意花錢的公共活動。尤其在當下經濟就業不怎么景氣的時候,這種公共活動具有極大的社會價值。
人們很容易忽視外面遼闊的大草原,而整天待在自己的“蒙古包”里。如何吸引人們走出小天地,看到更為廣闊的大天地,從而心胸為之寥廓,拋卻日常小事,這個具有社會治理的價值。
我看蘇超具有這個社會價值。它一舉沖破了各種每個城市、每個家庭、每個人的小圈子,讓人們感受到一股公共流量的沖擊,這股巨大的能量化作熱量充溢心胸,同時城市之間的競爭文化,又化作無數的段子,讓人會心一笑,絕不會因此產生江湖恩仇。江蘇人慣于用城市發展、每年GDP、文旅流量等發展要素來展開城市競爭,但是接下來如果用足球、用腳來進行較量,那就是開辟了另一個戰場,而且是文化戰場。作為一種公共領域的正能量,它反倒會促進各方面的發展。
尤其在當下就業不太景氣的時段,這種公共生活彌足珍貴。讓人們看到,在個人小天地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公共生活方式,人生原來還可以這么過!
作者簡介:
燕志華 博士
高級記者/紫金傳媒智庫研究員/輿情管理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