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國“解放了”,對全球所有國家開啟關稅戰,稅率巨大到離譜。
全世界對此噤若寒蟬的時候,中國強硬反擊,對美國征收一樣稅率的“對等關稅”,引來了特朗普的瘋狂反撲,最后把對等關稅的“稅率”給加到了145%。
然后雙方死扛,然后中國贏了。
5月12日,中美發布聯合聲明,雙方互相暫停“對等關稅”政策,這個對等關稅美國將只對除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征收。
5月28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發布了49頁裁定書,宣布特朗普4月2日依據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多國加征關稅措施的行政令違法,也就是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被宣布無效。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在裁定書中認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沒有授權總統出臺任何全球性關稅令、報復性關稅令和非法交易相關關稅令。
裁決書說,相關關稅行政令將被解除,這些行政令的執行將被永久禁止。
裁決書還表示,如果這些行政令被認定對原告非法,這些行政令對所有人而言均為非法。
據美國媒體報道,法院要求白宮須在10天內完成暫停加征關稅措施的程序。
對于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的這個裁定,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28日回應稱:
“國家緊急狀態,它摧毀了美國社區,導致我們的工人群體落后并且削弱了國防工業基礎”,“如何妥善應對國家緊急狀態,不應由未經選舉產生的法官來決定”。
美國白宮辦公廳副主任斯蒂芬·米勒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司法政變已經失控。”
那這事到底算是司法政變,還是美國的司法系統履行了自己三權分立的職責,制止了胡作非為的總統?
哪個都不算,實際情況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看到特朗普打輸了關稅戰趕緊出來圓個場,換一波人出面緩和關系,好方便以后繼續交往。
表面上這是一起司法官司,實際上不是。
從淺層面上分析,這次判特朗普違法不是法院的勝利,而是民主黨的勝利。
提起此次訴訟的原告,不是中國不是歐盟也不是日本韓國,而是美國的5家小企業,后來又有12個州加入了訴訟,要求宣布特朗普的“對等關稅”違法。
其中帶頭的是紐約州,美國民主黨的鐵盤,其他的也都是民主黨麾下的州。
判決結果宣布后,美國紐約州凱茜·霍楚爾在社交媒體上說:
“我們就荒謬的關稅政策起訴特朗普政府——我們贏了!” “紐約正在努力阻止這些關稅,把錢放回大家的口袋。”
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高級委員,民主黨人格雷戈里·米克斯表示:
這一裁決印證了長期以來的共識,即“這些關稅是對行政權力的非法濫用”。 “特朗普為了給全球貿易戰正名而宣布虛假的國家緊急狀態,是對《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的荒謬且非法的濫用。”
而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宣布裁定結果數分鐘內,特朗普政府就宣布要提起上訴,同時質疑這家法院的權力,說要到聯邦上訴法院去打官司,并暗示如果還不行將上訴至最高法院。
美國的司法系統確實有裁決總統行政令違法的權力,但只要沒有最高法的終審判決,那就不算生效,那這個行政令就可以繼續施行,等走完聯邦上訴法院的司法程序,再走完最高法院的司法程序,那都猴年馬月過去了。
即便這些司法程序都走完了,那被起訴廢除的也是4月2日的行政令,大不了換個名義再發一道行政令,這關稅還可以繼續收。
所以只要白宮愿意,任憑法院判多少次違法都沒用,在美國的權力體系里還有一個專業術語叫“飽和式違法”,拖過總統任期就算完事,反正總統有權特赦任何人。
因此司法體系的這個判決沒有任何的行政意義,特朗普會遵守那只是因為他自己想遵守而已,自己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民主黨帶著12個州借機走司法程序發個難,在美國玩法里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于此事來說頂多算個催化劑,特朗普自己打輸了關稅戰才是主因。
特朗普這次掀起關稅戰援引的法律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誕生于1977年,初衷是賦予總統在“國家安全、外交政策或經濟遭受非常威脅”時凍結外國資產、實施制裁的權力。
歷史上美國總統經常使用這項法律作為依據對他國實施制裁或凍結資產,理由是威脅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對伊朗和朝鮮實施全面貿易禁運依據的也是這條法律。
所以特朗普在4月2日的時候宣布美國進入了緊急狀態,必須對全球所有國家征收關稅,并不算完全的扯淡,美國歷屆總統這么干的太多了,連對一個國家徹底貿易禁運,直接凍結他國資產都可以依據這項法律行使權力,加個關稅怎么了。
只不過以前的美國總統這么干的時候,每次只針對1個國家,特朗普并沒有以前的美國總統做的過分,但他是一口氣針對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打擊面過于離譜了。
這個法律的初衷就是授予美國總統一個很大的權力,所以本來就是故意模糊化的,因此怎么解釋其實都可以,這個“制裁”可以解釋成任何經濟手段。
所以特朗普覺得自己可以這樣做,但最終被判違法了,其淺層原因剛才說過了,下面說深層原因。
深層次原因,是因為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輸給了中國,咬中國咬到了一塊硬石頭,沒有給美國搶掠到實質性利益。
美國之前的總統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做了那么多事都可以,特朗普剛拿來做一點事就被叫停了,最大的區別其實是美國之前的總統用這項法律做事的時候雖然臨時獲得了很大的權力,但做的事最后的結果都強化或保衛了美國利益。
給美國帶來了好處,那美國總統利用這項法律模糊化做點事是沒問題的,畢竟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
特朗普的問題是他用這項法律做事的時候,最終結果是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所以引發了美國內部的強大抗議和不滿。
這次在法庭上,原告的12個州列舉的部分陳詞有:
緬因州龍蝦出口商出示證據,證明自己因中國報復性關稅損失超2億美元訂單。 得克薩斯州太陽能企業出示證據,證明自己因光伏組件價格上漲30%,項目被迫暫停。 紐約州制造業協會出示證據,證明本州制造業因關稅導致原材料成本增加18%,裁員5% 。 等等。。。
每一項出示的證據那都是鐵證如山,毫無爭議,因為本就是事實。
而對于美國整體來說,2023年的美國關稅收入達到了880億美元,其中60%來自于對華關稅。
聽起來很多,但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達到了4.9萬億美元,支出為6.7萬億美元。
關稅的金額如果寫成880億美元好像很大,但如果給你換算成0.088萬億美元,你就知道這對于美國整體來說啥都不算,哪怕翻幾倍也是啥都不算,真正的零頭,對美國財政來說是實打實的九牛一毛。
加征關稅解決不了美國的財政危機,但因此引發的經濟混亂卻實打實的嚴重傷害到了美國。
不考慮對其他國家造成的傷害,僅考慮美國自己的利益,特朗普的所作所為都已經在實際上傷害到了美國利益,且是嚴重傷害。
同樣是依據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美國之前的總統和特朗普的區別就在這里,那就是有沒有維護和擴大美國的自身利益。
特朗普沒有,所以被法院裁定違法了。
而追根溯源,特朗普沒有成功利用這項法律擴大美國自身利益,直接原因在于中國沒有屈服,硬頂了回去,然后帶動全球其他國家跟著一起硬頂,導致特朗普的極限訛詐失敗了,沒有給美國撈到好處,還給美國帶來了一堆害處。
這次被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叫停的不止是對等關稅,因為裁決實質上叫停的特朗普濫用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頒布的所有和關稅相關的行政令。
所以目前還在征收的10%基準關稅,以及同樣利用此法令頒布的對中國的“芬太尼關稅”,都被一并暫停了,央視報道上很明確的說特朗普目前對中國還繼續征收的30%關稅也被暫停了。
但不要覺得關稅戰就會因為這一紙判決而徹底結束了。
特朗普政府會不會老老實實遵守美國法院的這個判決?會不會無限拖延使勁收關稅?
這個并不會,原因我剛才也說了,關稅其實收不了幾個錢,特朗普打關稅牌的真正目標是為了撬動美國經濟,是為了給自己拉選票。
撬動美國經濟的目標已經失敗了,最終結果不僅沒有給美國帶來任何好處,還帶來了巨大的混亂和損害。
而輸了法庭之戰,代表此事給自己拉選票也帶不來什么好處了,硬拖只有害處。
如果利用規則玩無限拖延能給自己帶來聲望和選票的增長,那特朗普會毫不猶豫的這么做,但如果這反而會導致特朗普聲望和選票的下跌,那特朗普就不會這么做。
特朗普團隊對法庭判決的所有抗議和反對,都只是在表演,都是告訴選民特朗普是愿意打關稅戰也是能救美國的,只是“朝中有壞人”,他們把事情給搞砸了,宣傳打輸的責任不在特朗普,讓自己以后至少在場面上可以保住臉面。所以結論是特朗普會執行法院的這個判決,在已經很明確撈不到好處,也沒有國家愿意給臺階下的時候,利用法院的這個判決借坡下驢,自己給自己找個臺階先結束掉目前的混亂狀態,然后再慢慢想怎么辦,也是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的訴求。
兩黨的利益訴求一致,所以判決會得到執行,但對中國零關稅那可并不一定是兩黨的共同利益訴求,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美國從此就會對中國零關稅了。
廢除掉特朗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做出的一系列行政令,是因為中國硬抗美國的極限訛詐成功,導致美國自身經濟出現了巨大混亂,美國內部各方急于結束混亂,所以先廢掉法案授權,讓美國經濟恢復正軌。
但美國總統如果想對中國收關稅,那可以引用的法律還有好多,要是大家協商一致甚至可以現場寫法律,你要什么給你寫什么。
這次被廢掉的,是特朗普一個人隨心所欲宣布關稅稅率的權力,民主黨和其他利益方想要的并不是完全對外國零關稅,而是美國要征收多少關稅,你特朗普得和我們商量好再宣布,不能自己肆意妄為。
對世界各國到底應該多少關稅,一時半會還沒商量好,但最終會商量好的。
最終會對中國商品征收多少稅率,不是猜出來的,也不是談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中國商品到底有多大的不可替代性,美國到底多依賴中國商品,這次美國內部都會商量好,最終會形成一個對美國利益最大化的關稅稅率。
美國內部商量關稅稅率的時候不會考慮中國和任何一國的利益,只會考慮美國自己的利益。
但只要中國的商品夠硬,不可替代性夠強,哪怕其內部商量的原則是美國利益最大化,最終的結果也一定是一個低稅率。
中美之前的第一波交戰,美國一觸即潰,直接把關稅戰的戰線打回了4月2日之前。
這次美國法院廢掉了特朗普行政令的法律依據,并不代表關稅戰我們徹底打贏了,而是代表第二波關稅戰開啟了,只不過這次是以美國自己內部各方的談判桌為戰場。
這一次,我們會一口氣把戰線反推到2018年之前。
因為如果按照美國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以中國商品的不可替代性,那就應該按2018年之前的貿易規則來做生意。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別想得到。
換句話說,那就是戰場上得到的,談判桌上也賴不掉。
點個在看支持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