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時代,沒人愿意缺席AI+醫療。
DeepSeek引爆全球后,醫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擁抱AI。
各家公司都想要拿下醫療數智化的入場券,投資、合作屢見不鮮,醫療大模型也不斷卷出性能新高度。
此前就有消息爆出,“AI六小龍之一”百川智能精簡團隊,焦于AI醫療領域;另一家明星AI公司月之暗面正布局AI醫療產品,讓其搜索更加垂直和聚焦。
近期更有消息傳出,DeepSeek背后母公司幻方量化招收醫療方向實習生,被認為是探索醫療領域的信號。
除開這些新玩家外,市場上還有一支真正讓人忌憚的對手——互聯網大廠。
由于專業壁壘性較高,醫療AI研發投入大、周期長,包括騰訊、阿里巴巴、華為、字節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當前,中國互聯網大廠正在進行激烈的AI醫療競爭,AI醫療大模型、AI問診、醫療智能體、AI健康管理......
這些都成為互聯網大廠們試圖搶占的高地。
騰訊:從C端出發,構建全產業鏈
騰訊對醫療領域的關注由來已久。
2014年,騰訊以7000萬美元注資丁香園,此后接連投資微醫、卓健科技、醫聯、好大夫、企鵝醫生等在線問診平臺,將國內的互聯網醫療獨角獸網羅大半。
基于微信生態的流量入口,讓騰訊基本不受獲客煩惱,騰訊順勢布局智慧醫院,為醫院和患者提供掛號、處方流轉等服務。
2017年之后,騰訊明顯加快了在人工智能醫療領域的投資,其中思派網絡、森億智能以及晶泰科技分別獲得了兩輪及以上投資,由此漸漸切入B端市場。
AI醫療產品方面,騰訊推出了“騰訊覓影”AI影像平臺,用于肺炎、肺癌、眼底等疾病的早期篩查;同時開發了“AI輔助診斷系統”,提升醫生診斷效率。
2020年,騰訊正式推出了人工智能藥物發現平臺“云深智藥”,意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新藥研發。
此外,擁有全球視野的騰訊也投了不少海外IT+BT公司,包括Grail(AI+癌癥早篩)、Atomwise(AI制藥)、Microbiotica(AI+微生物療法)、Arpeggio Biosciences(RNA分析公司)等。
醫療大模型時代,騰訊則以自研的“混元大模型+DeepSeek”的雙AI大模型方式,為大模型創新、智能體應用、知識庫建設、基礎設施升級四個方面,布局醫療AI。
如今,大模型驅動的騰訊健康AI導輔診服務已應用于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近10000家各級醫療機構。
總結起來,騰訊的AI醫療布局以“連接”為核心,通過微信平臺連接用戶、醫生和醫院,構建醫療生態閉環。
底層技術上,騰訊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支持,搭建自有平臺;
業務布局上,圍繞臨床診斷、醫藥研發、數字健康管理環節,構建起完善的AI醫療產業鏈。
商業模式上,以投資、自建與合作三種方式,實現了線上與線下、B端+C端+G端的生態閉環。
華為:以ICT為切口,共建行業生態
早在2002年,華為就和醫療信息化龍頭東華軟件開展合作,主要集中在數通、存儲等產品。
2016年,華為開始涉足精準醫療,2020年,華為云AI輔助診斷方案已在全球多個國家或地區應用。
華為的 ICT (信息與通信) 技術基因也決定了,當前并不直接提供醫療產品或服務,而是成為醫療行業企業的技術合作伙伴,協同 制定行業規范。
目前,華為以“盤古大模型+昇騰AI框架+云計算能力”為核心技術,構建了覆蓋病理診斷、醫學影像、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等多場景的AI醫療生態,展現了從技術到落地的全鏈條準備。
在DeepSeek引爆AI醫療后,華為也迅速看到了AI醫療硬件市場上的機會,順勢聯合潤達醫藥、東軟集團、衛寧健康頭部公司推出“昇騰DeepSeek訓推一體機解決方案”。
今年3月,華為宣布成立醫療衛生軍團,成為其在醫療領域的一次重大部署。
軍團由存儲產品線總裁張偉力掛帥,將重點構建AI輔助診斷解決方案體系,推動醫療大模型在臨床場景的應用。
目前,華為主要在三大領域發力:
AI影像:華為打造了華為云醫學影像平臺,已經和多家頭部公司達成深度合作,聯合與聯影醫療、萬東醫療等公司,用于優化影像糾錯、病理切片分析等環節。
醫療大模型:華為云盤古大模型主要定位于面向行業的大模型,解決行業AI落地難題。針對藥物研發和智慧醫療領域,華為分別訓練出了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和盤古醫學大模型。
智慧醫療:基于提供云計算、AI、物聯網等技術底座,華為已經與潤達醫療合作打造醫療AI大模型,與訊飛醫療開發智能醫療助手(支持語音病歷、智能查房)。
醫療IT與數據管理方面,華為還聯合萬達信息、衛寧健康、東華軟件等公司,共同打造國產自主可控的聯合解決方案,并構建新一代區域衛生平臺,已經布局到各地的醫療機構中。
京東:依托電商優勢,打造“醫檢診藥”
京東健康的醫藥電商屬性,讓其在AI布局上非常有聚焦性。
2019年,京東將京東大藥房、藥京采和京東互聯網醫院三塊業務從京東商城中拆分出來,并隨后在港股上市。
2024年,京東健康總收入為人民幣582億元,凈利潤達47.9億元,收入和凈利潤雙雙超過市場預期。
與此同時,2024年京東健康年度活躍用戶數量達到1.84億,全年日均在線問診咨詢量超過49萬。龐大的用戶數量也讓京東有了C端入口流量,以及各類可適配AI的場景。
經過多年的布局,京東健康已經形成“醫檢診藥”全產業鏈條,即通過零售藥房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實現“醫+藥”的閉環式服務。
當前,醫藥電商行業也正處于激烈競爭中,京東健康直接面臨著阿里健康、美團、拼多多、抖音的搶占,而AI則有望成為京東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
2023年7月,京東健康發布自研醫療大模型“京醫千詢”,號稱是業內應用場景最豐富、與醫院共建最深、合作醫生最多、參與用戶最廣泛的垂類大模型。
基于其大模型底座,京東推出了“AI京醫”全系列產品,上線了包含AI藥師、AI營養師、AI心理咨詢師等一系列專業服務數字人產品。
總體而言,京東的AI布局主要圍繞其“問診+電商”體系為業務賦能。以京東健康的AI問診平臺“康康”為例,用戶咨詢癥狀后,平臺能夠迅速導向醫生問診,以及配送藥物服務,極大地提升求醫買藥的便捷性。
此外,京東健康的線上線下供應鏈優勢,也為AI之后的沉淀和發展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健康即時零售已與全國超15萬家藥店門店建立合作,同時,多達近3000個區縣可實現線上O2O交易。
這些海量的數據有望更好地洞察用戶需求,幫助品牌和商家完成高效轉化。
阿里:阿里健康+螞蟻集團+阿里云
目前阿里巴巴的醫療布局主要分為三大部分:阿里健康、螞蟻集團以及阿里云。
阿里健康為B2C醫療健康品零售平臺,提供藥品配送服務;阿里云則是國內三大云廠商,為眾多醫院和醫療公司提供計算服務;支付寶則提供各項問診、醫保、保險等場景。
一句話總結,阿里巴巴的醫療業務約等于“京東健康+華為云+騰訊”的Plus版本。
當下,阿里把AI醫療布局重點放到了國民級應用支付寶(螞蟻集團)上。
2023年以來,支付寶在AI醫療領域的布局非常猛烈。包括與浙江衛健委合作首創數字健康人“安診兒”;2024年7月推出國內首批多模態醫療大模型、8月發布“AI健康管家”、面向醫療機構、泛健康行業開放專業智能體生態……
今年1月,螞蟻集團完成了對互聯網醫療平臺好大夫的收購,并入支付寶醫療健康事業部,成為了支付寶醫療生態的全新入口。
4月,螞蟻集團宣布發起“百大AI名醫”計劃,未來一年內,其將為全國百大名醫打造AI分身(AI智能體),形成覆蓋腫瘤、慢病等領域的智能體矩陣。
目前,“AI健康管家”已經鏈接全國3600家公立醫院及各地的衛生系統,廣泛整合平臺所連接的龐大服務資源,形成初創公司難以企及的服務體量。
除此之外,螞蟻集團還聯合阿里云形成聯動,與華為一道推出“螞蟻醫療大模型一體機”,為醫療機構提供國產算力、醫療大模型、AI訓推一體的私有化部署。
更重要的是,支付寶擁有當前所有眾多大廠難以突破的獨特場景——醫保報銷。
通過多年的技術攻關與生態構建,已經有超過7億人通過支付寶渠道使用電子醫保碼。
醫保支付端打通后,支付寶與餓了么、美團、京東等合作伙伴試點醫保線上購藥,同時還打造了AI醫保助手“依保兒”。
結合問診+醫保/商保支付+電商等多樣化的場景下,阿里的AI醫療版圖值得期待。
字節跳動:線上線下并行
盡管字節跳動對醫療的布局并不久,但其手握抖音、今日頭條等殺手級應用,潛力仍然不容小覷。
張一鳴在卸任字節跳動CEO時表示,生命科學是對人類社會具有深遠意義的領域,將投身于此。
與上述互聯網公司不同的是,字節跳動選擇了線上線下并行的方式,經由多項并購逐步完善對醫療的布局。
2020年,字節通過收購醫學科普平臺“百科名醫網”、互聯網醫療公司幺零貳四,字節進入醫療領域。
隨后百度原副總裁,幺零貳四的創始人吳海峰進入字節,成立了專門負責大健康業務的極光部門,搭建線上醫療業務矩陣,直接向張一鳴匯報。
同年9月,字節推出首個醫療健康品牌“小荷醫療”,并上線了“小荷健康APP”,為用戶提供在線問診等服務,并在此后進入AI影像賽道,推出結腸鏡AI輔助診斷軟件。
2022年,字節跳動全資收購醫療集團美中宜和,成為線下重資產布局的關鍵一役。
此外,字節還著重布局了AI+生命科學上游技術,組建了AIDD(人工智能賦能藥物研發)部門,并且聘請了前信達生物總裁劉勇軍擔任顧問。
去年11月,字節跳動在蘇州啟動了微荷無創泛癌種早篩技術產業化項目,就是通過AI算法和高通量測序技術,實現了早期癌癥篩查的高效檢測。
除華為外,中國互聯網公司自成立之初便被深深植入了2C基因,當大廠進入醫療領域后,在獲客和培養用戶上相較初創公司有巨大優勢。
于是,AI賦能的問診與健康咨詢,包括長期的慢病管理,有助于協同主營業務,則成為當下大廠們廝殺的主戰場。
在傳統互聯網業務見頂的當下,怎么開拓2B業務,同時鏈接醫院和患者/消費者兩端,也成為大廠們的必修課。
和互聯網不同, AI 醫療遠遠沒到贏家通吃的地步,除開大廠押注的場景外,仍然有許多值得精細耕耘的細分賽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