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麥陸續收獲上市,給了市場一記響亮的耳光。
之前小麥預期那么高漲,轉眼間就跌成了狗。但我們之前說過,小麥下跌是正常現象,原因有三:
一是集中收獲,供應激增。
小麥本來就供強需弱,現在新麥集中收獲,供應進一步增加,當然供強需弱的表現就更加明顯。
而且前期的干旱天氣對小麥來說并不是一點兒影響也沒有,雖然減產幅度或不及預期,且小麥質量有所提升,但是提前收獲卻是普遍現象。
數據顯現,當前安徽、江蘇以及河南等地小麥收獲進度普遍偏快,相比去年大概快了約8.1%。
這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小麥正在扎堆上市,供應壓力能不大嗎?
二是需求端尚未發力。
面粉需求不用多說,一直是要死不活的樣子,小麥上漲也根本指不上面粉。所以對面粉企業來說,這時候新麥收獲,供應增加,正是壓價的好時候,此時不壓更待何時?
而小麥最關注的飼料企業也還沒發力,為什么沒發力?
原因很簡單,都是買漲不買跌。
現在小麥頻頻走弱,企業也是一樣的心理,都想買在最低點,所以小麥越是跌,觀望情緒反而就更濃,收購動作也就更弱。
再加上各級儲備小麥輪出可還沒停止呢,也在不斷拍賣,所以小麥的供應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三是市場群龍無首,等待信號釋放。
湖北小麥開秤后,市場只樂了不到兩天,就笑不起來了。
因為很快,隨著小麥陸續上市,麥價是一個勁兒往下掉,不僅陳麥價格掉,新麥價格也頻頻下滑,這使得貿易主體剛有點收購的積極性,馬上就被打壓回去了。
而且從當前小麥行情來看,產區價差不大,基本沒什么利潤,所以小麥流通不動。
在這樣的格局下,貿易主體自然也不會主動建庫,多半也是隨收隨走,或者干脆也觀望起來。
所以小麥拿什么上漲?根本沒有上漲的動力。
但是我們之前也分析過,小麥和玉米不同,小麥一定是有底的,并且這個底其實很清晰,那就是最低收購價。
所以基本也就可以判斷出,小麥什么時候觸底,而大家最關心的是,觸底之后,小麥又會如何演繹?
是繼續在底部趴著,還是觸底反彈,又或者是把底給跌穿?
當然跌穿的概率很小,雖然說小麥供大于求,但是有政策護底,跌穿的概率很小。
那么就剩下兩種情況,要么一直在底部趴著,要么回漲。
哪一種可能性更大呢?
我們認為后者概率或更高。
為什么?
第一,小麥雖然供大于求,但關鍵在于今年小麥要增加流入飼用的量,說白了,也就是在消化過剩的供應壓力。
小麥什么時候流入飼用,主要看小麥與玉米的價差,當小麥與玉米價差縮小甚至倒掛的時候,小麥便開啟飼用。
而當前玉米雖然上漲動力不足,但是底部很堅實,所以小麥再向下的空間也就有限。
第二,政策對糧食市場的態度。
雖然政策端還沒明確給出風向標價格,但是從今年政策對玉米以及對整體糧食市場的態度來看,托底偏強的意味十分明顯。
所以相信政策端對小麥態度也是亦然。
當政策逐步落地穩定市場,小麥市場的恐慌情緒也會逐漸消散,然后回歸到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