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結合當前韓國政治動態和最新民調數據,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 49% 左右的支持率穩居第一,并極有可能在 6 月 3 日舉行的提前大選中,以過半支持率勝出。
由于此次選舉因前總統尹錫悅被彈劾罷免而提前,選民對政權輪替的訴求強烈,李在明作為彈劾主導者,不僅經歷各種“政治壓迫”、“絕食抗議”、“街頭刺殺”,還每每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其勝選似乎已形成「審判式選舉」的基調!
從細節看,自尹錫悅被罷免以來,「贊成彈劾」民調始終超過 55%,而「反彈劾」輿論未突破 40%。因此,李在明作為推動彈劾的核心人物,被選民視為「撥亂反正」的象征。他在競選集會上強調要「克服內戰」,將尹錫悅時期的經濟低迷、外交失衡歸咎于保守派政策,成功凝聚了進步派基本盤。
其次,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雖曾在尹錫悅政府任職,但未能有效切割與前總統的關聯。李在明將其塑造為「尹錫悅化身」,并通過揭露其團隊的信用卡濫用丑聞削弱其公信力。同時,執政黨內部因彈劾問題分歧嚴重,甚至出現前總統尹錫悅公開支持候選人卻遭黨內冷遇的尷尬局面。
接著,李在明提出的「公平經濟結構改革」直擊韓國收入分配不均、房價高企等痛點。他承諾擴大基礎福利覆蓋、加強青年就業扶持,并推動半導體、生物醫藥等戰略產業發展。這些主張在經濟下行周期中獲得廣泛支持,尤其在首爾、仁川等大城市及年輕選民中形成共鳴。
一.李在明的核心政策主張
(1)經濟領域:重構公平與增長平衡
其將重點關注:
1.社會保障升級:將醫療、養老、失業保險覆蓋范圍擴大至低收入群體,計劃將最低工資提高至每小時 1.5 萬韓元(約合人民幣 82 元),并推動住房政策改革以抑制投機5。
2.勞動市場改革:立法限制企業非正式員工比例,要求大型企業將至少 30% 的崗位轉為正式雇傭,并設立青年創業基金,目標在任期內創造 100 萬個高質量就業崗位。
3.產業政策聚焦未來:投入 50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2740 億元)支持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產業,計劃在 2030 年前將綠色能源占比提升至 35%。
(2)社會領域:彌合撕裂與強化治理
1.司法改革:推動建立獨立檢察官制度,削弱總統對檢察系統的干預,目標在任期內完成《檢察廳法》修訂。
2.區域均衡發展:將政府預算向光州、釜山等非首都圈地區傾斜,計劃在五年內將地方基礎設施投資占比從 38% 提升至 50%。
(3)外交領域:希望獲得戰略自主與務實的區域平衡
1.對華關系修復:明確表示韓中關系在尹錫悅時期陷入「最糟糕狀態」,承諾叫停美韓日三方軍事同盟進程,重啟韓中日領導人峰會,并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減少對美單邊依。在臺灣問題上強調「不介入」立場,主張「與兩岸平等做生意」,這對半島局勢穩定和區域供應鏈重構具有積極意義。
2.對朝政策轉向:計劃恢復韓朝軍事熱線,推動開城工業園區重啟,并探索「以經濟合作換無核化」的新路徑,目標在任期內實現南北領導人會晤。
3.韓美同盟再定位:在維持美韓安全合作的同時,要求美國減少對韓國外交政策的干預,尤其在對華科技競爭中給予韓國更多自主空間。
4.外交變量:李在明陣營存在強烈的「進步派復仇」情緒,若對尹錫悅及其支持者展開大規模政治清算,可能加劇社會分裂,甚至重蹈「青瓦臺魔咒」覆轍。同時朝鮮近期試射新型洲際導彈,顯示其核武開發進程未停滯。李在明的「陽光政策」能否突破朝鮮的安全疑慮,仍需觀察其具體行動。最后,美軍在韓國地位特殊,如果左右美軍動向,不僅會招致美軍的施壓,也可能給國內軍隊提供不安定的危險借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