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堂,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地都鎮,背靠潮汕第一名山——桑浦山,面臨粵東第二大江——榕江,處于揭陽、汕頭、潮州三市交界處,有著極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鄒堂人,留下了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和精神文化瑰寶。
鄒堂鄭氏初創于南宋末年,始祖朝奉公自福建莆田移居鄒堂肇基,于今近八百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今繁衍三十二代,枝繁葉茂,蘭桂騰芳。鄒堂古稱“鄒堂十八鄉”,現包括烏美村、楓美村、仙埔村、南隴村、錢后村及錢前隴頭。鄒堂鄭氏歷史文化底蘊濃厚,博大精深,是揭陽市乃至整個潮汕地區的名門望族。從明朝初年至清朝結束的六百年間,鄒堂人才輩出,自十一世祖鄭旻公首中進士起至十五世祖其崇公五世之中四代科甲奏捷,明清年間有據可考的國子監生、貢生54位。書香門第,代代相傳,人文昌瑞,蔚然成風。在近八百年的繁衍和發展中,這作為鄒堂文化的核心內涵,激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奮發進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鄉村。在鄉村振興的戰略實施進程中,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魂,而鄒堂文化作為潮汕文化的重要成分,也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背景中蓬勃振興。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在鄒堂鄭氏宗親聯誼會和鄒堂文化研究會的推動下,在鄒堂鄉賢和社會熱心人士的參與下,鄒堂的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推進,鄒堂的鄉村文化力量被激活,鄒堂人民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望得以實現,鄒堂各村的鄉村振興從而更好實施。在鄉村振興的鮮紅底色下,鄒堂文化以一種蓬勃向上、奮發昂揚的姿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傳承、弘揚和創新。
傳承鄒堂文化,以文化人
2019年12月,由鄒堂鄭氏宗親聯誼會和鄒堂文化研究會會長鄭賀忠主編的《鄒堂文化》雜志創刊,至今已出版6期,其中“祖源探究”、“歷史文獻”、“文化遺產”等板塊主要介紹鄒堂近八百年的宗族歷史和深厚文化,“鄉村見聞”、“時代新風”、“本鄉本土”等板塊立足當下,展現鄒堂各鄉優美的鄉村風景和優良的精神風貌,“故人故事”、“人物履痕”、“桑浦山情”板塊整理和記敘了鄒堂先賢、愛國烈士和杰出裔孫的偉大事跡和崇高品德……如今,《鄒堂文化》已經成為鄒堂對內傳承和創新古今文化、凝聚和團結鄒堂子孫力量的紐帶,對外傳播和弘揚鄒堂文化形象風貌、傳承和振興潮汕優良傳統的窗口。
新媒體遍地開花的新時代,鄒堂也抓住機遇,2016年8月8日“古韻鄒堂”公眾號發布,成為第一個全面介紹鄒堂的公眾號,2017年3月27日更名為“鄒堂鄭氏文化”,將鄒堂的歷史文化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給更多關注鄒堂文化、心系鄉村振興的人們,把鄒堂鄭氏宗親聯誼會和鄒堂文化研究會的實時動態傳遞到鄒堂子孫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手中。截至2025年6月3日,“鄒堂鄭氏文化”粉絲數量達4365人,共發布444篇文章,為傳播鄒堂文化、凝聚鄒堂子孫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
《鄒堂文化》雜志和“鄒堂鄭氏文化”公眾號分別作為傳統媒介和新興媒介,使鄒堂的歷史文化不再只是學者的研究對象,而是用新舊結合的方式讓鄒堂文化在新時代繼續煥發著鮮活的生命力。
保護歷史遺跡,鑄就永恒
鄭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牌坊、南山公宗祠、南莊公宗祠、亶翁公祠、坦齋公祠是鄒堂重要傳統建筑,1992年,被公布為揭東建縣后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 “鄒堂鄭氏宗祠與牌坊”為廣東省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控制面積20403.5平方米。
2017年,在上級黨政領導的倡導下,烏美、楓美、仙埔、南隴四個社區聯合打造全長6公里的“進士大街”,沿途建設七座牌坊,“大方伯”、“大廷首舉”、“馳譽京華”、“政通人和”……進士大街作為鄒堂的一張新的文化名片,無不書寫著先賢的輝煌歷史,講述著鄒堂的繁榮燦爛。
2018年2月19日,鄒堂鄭氏歷史文化館正式落成。此后,多個文化研究會和政府機關人員蒞臨調研,攝影、美術、詩社、作家等協會會員紛紛蒞臨參觀,許多高校教師學生、青少年前往調研參觀。
在歷史的塵埃中,鄒堂宗祠和牌坊沐日浴月,始終散發著溫潤如玉的光芒,進士大街和鄒堂歷史文化館為鄒堂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它們書寫著鄒堂鄭氏的宗族歷史,閃爍著鄒堂先賢的光輝事跡,傳承著鄒堂祖訓家風的血脈,吸引各界人士前往參觀調研,是鄒堂子孫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紅色基地,為鄒堂的鄉村振興增添熾熱強大的精神底色,為文化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助力人才振興,立志成才
鄒堂鄭氏自明朝科舉始興,十一世祖鄭旻公首中進士,官至貴州左布政使,至十五世其崇公五世之中四代科甲奏捷,有“科第世家”的美譽。近年來,鄒堂裔孫在高考中亦是捷報頻傳,2017~2024年,考上一本院校的學子的人數共計271人;2020~2024年增設表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考上碩士研究生的人數為159人,考上博士研究生共有13人。
自2017年開始,鄒堂鄭氏宗親聯誼會和鄒堂文化研究會連續八年開展優秀學子表彰會,帶領學子們到祖祠祭拜先祖,緬懷祖先,希望學子們不忘鄉梓,緬懷祖德;為高考優秀學子,頒發榮譽證書和獎學金,激勵學子們博學善思,實現青云之志;座談會上,會長理事們諄諄教誨,學子們互相交流,立志傳承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為社會貢獻青春力量。
“科第世家”這一榮譽是鄒堂人的驕傲,鄒堂鄭氏宗親聯誼會和鄒堂文化研究會還通過建立學子微信群加強與學子的交流溝通,利用多種途徑落實人才培養工作,用鄒堂綿延數百年的深厚文化滋養學子的靈魂,以文化振興推動人才振興,為社會輸送更多具有高尚情懷和優秀品德的新時代人才。
桑浦之情深切,鄒堂之誼綿長。近幾年,鄒堂鄭氏宗親聯誼會積極舉辦扶貧助困活動,為需要幫助的宗親施以援手;堅持開展義拍義賣活動、關愛老兵活動、尊師重教活動,做好公益事業;成立青少年書法培訓基地和舉辦少年永春拳培訓班。至今已免費培訓了916名青少年學習書法藝術,并免費舉辦了少年永春拳培訓班4期。在文化傳承中彰顯濃厚的藝術氛圍…
鄒堂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鮮紅的五星紅旗下成長壯大,在文化振興的道路上有力邁進,在中華盛世中傳遞鄒堂歷史的古老風韻,書寫鄒堂文化的時代篇章。
文章作者:鄭釔熹
記錄者:謝飛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