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圖文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轉發只為學習分享,侵權請通知必刪。
中國龍的白描畫稿注重線條的流暢、力度的變化以及形態的靈動感。以下是一份簡化的繪制思路和步驟描述,供參考:
一、龍的基本結構
1. 頭部
龍角:如鹿角分叉,根部粗壯,向上漸細。
龍眼:圓睜怒目,眼角上挑,可加睫毛顯威嚴。
口鼻:張口露齒,上唇翹起,長須從下頜垂下。
鬃毛:頭部后方有飄逸的鬃毛,線條需輕盈。
2. 軀干
身形如蛇,蜿蜒曲折,注意脊椎的S型曲線。
腹部線條平緩,背部線條起伏明顯,突出龍鱗的層次。
3. 四肢與爪
四肢粗壯有力,關節處加云紋或火焰紋裝飾。
龍爪多為五趾(帝王象征),爪尖鋒利,動態如擒拿之勢。
4. 尾部
尾部漸細,可加魚尾狀分叉或火焰紋,增強動感。
二、白描技法要點
1. 線條變化
外輪廓線:用中鋒濃墨,線條粗重有力。
細節線(鱗片、鬃毛):淡墨細線,虛入虛出,表現輕盈感。
轉折處:頓筆提按,突出骨骼關節的力度。
2. 鱗片處理
以“疊瓦狀”排列,近大遠小,背部鱗片密集,腹部稀疏。
每片鱗用弧線勾邊,不必填滿,留白顯立體。
3. 動態表現
龍身蜿蜒穿插,可設計騰云、戲珠、盤柱等場景。
龍須、鬃毛、云紋用長曲線,增強飛舞感。
三、步驟示例(騰龍)
1. 構圖定位
輕勾輔助線:確定龍頭、軀干、爪、尾的位置,注意留出云霧空間。
2. 勾勒主體
從頭部開始,細化角、眼、口鼻,再延伸至頸部鬃毛。
按S型曲線畫軀干,預留四肢關節位置。
3. 添加細節
畫四肢和利爪,關節處加火焰紋。
勾畫鱗片(近處清晰,遠處簡化),尾部加裝飾紋樣。
4. 完善氛圍
用淡墨勾云紋、水波紋,線條疏密有致,突出龍在云中穿梭的效果。
四、經典參考
宋代陳容《九龍圖》:觀察其墨色層次與龍身動態。
明清宮廷龍紋:注意鱗片排列規律及威嚴神態。
敦煌壁畫飛龍:參考線條的飄逸與裝飾性云紋。
如需具體圖示,可搜索“陳容白描龍稿”“傳統龍紋線描”等關鍵詞,或臨摹《芥子園畫譜》中的龍形象。練習時建議先分部位速寫(如單獨練習龍頭、龍爪),再組合成完整構圖。
▼點擊圖片學國畫▼
人物知識 山水知識 花鳥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