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體”洋柿子的讀書生活“,
關注我們,不錯過氏族首領的每一篇推送
看到蔣雨融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也看到了網上關于此次演講的兩極化分,一個就是關于她怎樣進入哈佛的,另一個就是關于她演講的內容有些浮夸。
很多人看到她的演講就立馬會查別人的家庭出身,其實這是不對的,看到別人的出身情況好,就開始攻擊,本質上這就是拉仇恨,一點意義也沒有。
她能進入哈佛,哈佛作為全世界一座高等學府,肯定是有審查機制的,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能到哈佛大學的,而很多人質疑哈佛的入學機制不透明,可是這有什么意義,能影響了哈佛大學的地位嗎?還有人說哈佛墮落了,可是這種人拿不出任何觀點。
至于說有人推薦,說明蔣雨融還是有些東西的。
至于說穿著漢服,舉手投足都充滿了“美式”風味,這點真是可以忽略不計,穿衣自由,幾個動作不影響演講內容。
至于說演講的內容,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馭風少年》,里面的主人公叫 威廉·坎寬巴,他出生在非洲一個叫馬拉維的貧窮地區。
一場毀滅性的干旱席卷了當地,而14歲的威廉·坎寬巴憑借著自己熱愛的物理,偷偷地進入學校的圖書館學習發電知識,那個時候他是交不起80美元的學費的,那個時候進入學校學習的都是有錢人,而且還都是男孩,女孩子是不能上學的。
威廉利用從垃圾堆撿來的廢件,拖拉機風扇、塑料管、木料、廢舊汽車電池和發電機等,組裝起來,面對村民的嘲笑和家人的不理解,他沒有退縮。
當水流出“管道"的那一刻,他用自己的知識拯救了全體村民。
電影里有些地方是經過改編的,真實的情況是,威廉交不起每年80美元的學費,被迫輟學,可是他沒有放棄自己,而是利用馬拉維圖書館援助基金會在美國前ZT戈爾資助下捐建的一所小型社區圖書館,克服了英文的閱讀障礙,利用廢舊的材料,反復試驗,最后才成功制造出第一臺風力發電。
馬拉維的一位記者報道了他的故事后,受邀到TED Global大會上發演講,分享他的故事和發明,感動了全世界。
也正是這次演講讓他有了繼續讀書的機會。
后考入美國 ?達特茅斯學院?,并于 ?2014年獲得環境科學學士學位?。
蔣雨融在演講中也分享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可是很多人看不到這點,或者說看到后不以為然。
威謙的故事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小村莊,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最真實的詮釋,而蔣雨融沒有從事這種科技上的改變,而是從國際大角度的方向說了一些話,很多人就開始將矛頭指向她,可是誰又知道,能登上哈佛大學演講,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快分享給朋友們吧,大家一起讓認知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