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求是》雜志特約評論員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號召“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提出“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也是推動文化蓬勃發展的重要杠桿。新時代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本身就與改革的有力推動密不可分。新征程上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還要用好改革這個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并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明確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古人說:“夫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我們既要堅定道不變、志不改的信心和決心,又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既要把握改革共性要求,又要體現文化特殊屬性,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歷史進程中,與時俱進推動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向廣度深度拓展,不斷夯實我們的文化根基、增強我們的文化力量。
現在距離建成文化強國目標還有10年時間,我們身處這個歷史階段,任務艱巨而緊迫。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的背景下,能不能建立有利于優質文化產品服務不斷涌現的體制機制,不斷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能不能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鞏固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能不能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打造更多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文化精品,增強國際話語權、文明感召力?我們必須喚起使命意識、憂患意識,堅持以改革應變圖強,以更大的勇氣、更大的魄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充分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改革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除弊興利,煥發生機。現在,文藝創作、學術研究仍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這就需要營造有利于文藝和學術繁榮的環境和氛圍,發揚藝術民主、學術民主,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改革學術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引導廣大作家藝術家和專家學者勇攀中華文化的新高峰。中外文化發展史都表明,有沒有蔚然可觀的名篇大作,說到底取決于有沒有造詣深厚的名家大師。所以改革一定要“目中有人”,從保護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高度識才、重才、愛才,完善符合文化領域特點的人才選拔、培養、使用、激勵機制,營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創新創造的文化生態,推動高水平文化人才、高質量文化成果不斷涌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文化領域各項改革任務,比如如何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如何推進新聞宣傳和網絡輿論一體化管理,如何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如何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等等,都是奔著問題去的,都是制約文化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都須盡快求解破局。我們要本著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拿出對歷史和未來的擔當,系統謀劃、重點突破、綜合施策,以改革新成效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當前,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和挑戰,就是洶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特別是席卷而至的人工智能浪潮。DeepSeek等大模型的廣泛應用激發了大眾AI創作的巨大熱情,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爆火展現出科技賦能文化生產的無限潛能。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探索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用先進技術賦能先進文化,催生更多文化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增強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力、助推力。要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提升文化產業科技含量,為文化創作生產傳播注入新動能,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增添新手段。也應看到,技術是雙刃劍,在利用好的同時,也須注意防范化解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文化安全風險,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
改革需要開放,開放也是改革。近些年,我國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網絡影視劇等大規模出海,到中國旅游成為海外民眾的新時尚,“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甲亢哥”中國行直播,這些都彰顯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對外開放的力量。面對外部環境的復雜變化,我們更加堅定推進文化領域開放交流合作,積極建設全球文明倡議踐行機制,加強文明對話平臺建設,充分展示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和現代大國的新氣象新作為,向動蕩變革的世界不斷注入確定性、積極性因素。為此,一方面要向世界推介更多融通中外、引起共鳴的文藝、出版、影視精品,加強與國外主流文化界、藝術界、社科界的深入交流;另一方面有序推進文化領域對外開放,以開放彰顯自信、贏得朋友,同時也吸收外來文化精華不斷豐富中華文化,更好地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既需要有下定決心、敢打頭陣的膽識,也需要有調查研究、探求真經的智慧。改革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往往關聯性很強,需要樹立系統觀念,緊緊圍繞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難題,緊緊抓住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重點任務,加強各方面協調聯動,合力攻克改革難題難關。各方面都要自覺在大局下行動,積極參與改革、投身改革,結合實際大膽探索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之路,勇當闖將和先鋒,推動文化領域改革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不斷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局面。
來源:《求是》2025/11
作者:《求是》雜志特約評論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