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今年 72 歲,患有冠心病多年,一直靠吃藥控制病情。
最近天氣酷熱難耐,張大爺每次出門回來都大汗淋漓。這天,他像往常一樣在公園遛彎后回家,看到冰箱里冰鎮的汽水,忍不住一口氣喝了一大瓶。剛喝完沒幾分鐘,他就感覺胸口一陣劇痛,像有塊大石頭壓著,還伴有心慌、氣短,冷汗直冒。家人見狀,趕緊把他送到醫院。
經檢查,張大爺是突發心梗。醫生解釋,天氣熱時,人體血管本就處于擴張狀態,張大爺大量飲用冷飲,導致血管急劇收縮,心臟供血不足,這才誘發了心梗。
經過緊急搶救,張大爺脫離了生命危險。躺在病床上的他后悔不已,沒想到一口冷飲差點要了自己的命。醫生也提醒,老年人天熱時切不可貪涼,要慢慢補水,保護好自己的心臟。
中醫為什么不建議喝冷飲?
從健康角度分析,中醫不建議喝冷飲主要有以下原因:
1.傷及脾胃
中醫常說“脾喜燥不喜濕,胃喜溫不喜涼”。冷飲的寒性會直接刺激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脾胃是后天之本,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冷飲的頻繁攝入,會使脾胃陽氣受損,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癥狀。
2.氣血凝滯
冷飲的寒性會影響氣血的運行。中醫認為,氣血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其運行需要溫暖的環境。冷飲的寒性會使氣血凝滯,影響氣血的流通和輸送,導致身體各個部位的營養供應不足,還可能引發痛經、關節炎等疾病。
3.耗傷陽氣
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季節,也是養陽的好時機。然而,冷飲的寒性會耗傷人體的陽氣,使陽氣不足,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生病。
夏季心梗、血栓的禍因之一,老年人最易中招
夏季天氣炎熱,冷飲成了不少人消暑的選擇。然而,貪冷飲卻是夏季心梗、血栓的禍因之一,老年人尤其需要警惕。
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心血管系統較為脆弱。大量飲用冷飲,會使胃腸道血管迅速收縮,血流量減少,同時也會引起全身血管收縮,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心臟負擔加重。對于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這種刺激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此外,夏季人體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貪冷飲會使血管收縮,血流速度減慢,更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梗和腦梗的風險。
為了預防心梗和血栓,老年人夏季應盡量避免大量飲用冷飲。可以選擇喝溫開水、淡鹽水或涼茶來解暑。同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保持血液的正常黏稠度。飲食上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鮮蔬果,少吃油膩、辛辣食物。還要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激動和緊張,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心血管健康,遠離心梗和血栓的威脅。
夏天適當吃“涼”,中醫給出的 5 個建議
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往往渴望吃點“涼”來消暑,但從中醫角度看,吃“涼”也需講究方法,以下是 5 個實用建議:
1.選擇天然涼性食材
優先挑選天然的涼性食物,如西瓜、黃瓜、苦瓜、冬瓜等。西瓜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黃瓜富含水分和維生素,可清熱利水;苦瓜清心明目、解毒;冬瓜利水消腫。這些食材既能消暑,又不會過度損傷脾胃陽氣。
2.控制食用量與頻率
即便吃的是天然涼性食物,也不能毫無節制。過量食用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脾胃虛寒。例如,西瓜雖好,但每天食用量不宜超過 500 克,且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可分次食用。
3.搭配溫熱性食物
在吃涼性食物時,搭配一些溫熱性食物,以達到平衡。比如,吃西瓜時,可撒上少量肉桂粉,肉桂性溫,能中和西瓜的寒性;吃涼拌黃瓜時,加入適量蒜末,蒜有溫中散寒的作用。
4.注意食用時間
避免在空腹時吃涼性食物,以免刺激腸胃。最好在飯后半小時左右食用,這樣既能享受涼性食物帶來的清爽,又不會對腸胃造成過大傷害。另外,晚上陽氣收斂,脾胃功能相對較弱,不宜吃太多涼性食物。
5.結合體質調整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涼性食物的耐受程度也有差異。體質偏熱、容易上火的人,可適當多吃一些涼性食物;而體質虛寒、脾胃虛弱的人,即使夏天也應少吃涼性食物。
如果吃了涼性食物后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食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