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百姓血管病專科醫院王兵院長: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以下肢(左下肢多見)突然腫脹、疼痛,肢體紫暗或潮紅,站立活動后癥狀加重為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早期易并發肺栓塞導致突然死亡,或血栓發展快而導致肢體壞死,后期易形成足靴區潰瘍、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淺靜脈曲張等癥,被大家稱為血管外科的一種極危重癥及疑難病。
下肢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但老年人多于青年人。
早期診斷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可以沒有腫脹等癥狀,只有血栓蔓延堵塞側枝靜脈的開口,或者迅速蔓延時,才表現出下肢腫脹、疼痛等癥狀。因此,大部分臨床得到明確診斷的深靜脈血栓,往往已經病程超過數天。
擠壓小腿肌肉,或者足部背屈拉伸肌肉可以誘發小腿肌肉疼痛(Homan征),可以提示早期腓腸肌血栓形成。這項檢查,應為血栓相關科室醫生查房的必須程序。
一旦懷疑有深靜脈血栓,爭取在第一時間(數小時內)做下肢深靜脈超聲和血液D-二聚體檢測。
早期診斷的價值在于可以啟動早期治療。治療越早期,效果越好。
主要與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這三大因素相關,具體如下:
- 靜脈壁損傷:如手術、創傷、感染等,可直接損傷靜脈內皮細胞,激活凝血系統,促使血栓形成。
- 血流緩慢:長期臥床、久坐(如長途乘車或飛機)、下肢活動減少等,會使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減慢,血液淤積,增加血栓形成風險。
- 血液高凝狀態:常見于孕婦、產后、惡性腫瘤、長期服用避孕藥、脫水、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等情況,此時血液的凝固性增高,易形成血栓。
臨床表現
根據血栓發生的部位和范圍不同,表現有所差異:
- 下肢腫脹:是最常見的癥狀,多為單側下肢(左側多見)突然出現腫脹,腫脹程度因血栓范圍而異,嚴重時可累及整個下肢。
- 疼痛:常表現為小腿肌肉疼痛或壓痛,行走時疼痛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現大腿或腹股溝區疼痛。
- 皮膚溫度升高及顏色改變:患肢皮膚溫度可較健側升高,皮膚顏色可呈暗紅色或青紫色,這是由于靜脈回流受阻,局部淤血所致。
- 嚴重并發癥表現:若血栓脫落,隨血流進入肺動脈,可引起肺栓塞,出現突發呼吸困難、胸痛、咯血、暈厥等癥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