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心肌梗塞,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瞬間倒地的畫面與失去生命的冰冷結局,似乎心肌梗塞就等于死亡。事實上,并非所有心肌梗塞的結果都是死亡,在生與死之間,存在機會與挑戰。
【醫生解析】
心臟里的血管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生命之樹”,好比冠狀動脈及其無數分支,它們負責將富含氧氣的血液輸送給每一個心肌細胞。一旦這棵“樹”的主要枝干被血栓等堵塞物堵死,心肌細胞便陷入斷氧危機:
第1種情況:如果是小范圍堵塞,生機尚存。比如堵塞發生在比較細小的分支,僅小范圍內的心肌細胞缺氧,心臟整體收縮功能尚能維持。如果能在120分鐘內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復血流,缺血的心肌細胞可避免壞死,生命警報得以解除
第2種情況:如果是心臟最主要的供血通道突然完全堵塞,大面積心肌細胞瞬間會因缺氧而“停擺”,心臟泵血功能崩潰,血液循環中斷,心跳驟停,這便是在幾分鐘內導致猝死的殘酷現實。
第3種情況: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即使血管堵塞范圍不大,缺血的心肌細胞也可能觸發心室顫動等惡性心律失常,此時心臟不是停跳,而是無效的“亂顫”,同樣無法正常泵出血液,全身血液循環也會停止而危及生命;這需要在黃金4分鐘內進行高質量的心肺復蘇,用電除顫儀消除顫動恢復正常心跳,這是搶回生命的唯一希望,每延遲1分鐘,生存率就將下降7%-10%。
由此可見,突發心肌梗塞,誰能從死神手中掙脫,要看3種情況應對是否及時得當。
對第1種情況:心臟血管堵塞范圍越小,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醫院,在2小時內開通堵塞血管,心臟功能得以保存,不僅生還希望很大,今后恢復也會良好。
對第2種情況:就是爭分奪秒的生死時速,留給挽回生命的時間只有幾分鐘,這就是恰好在醫院突發心肌梗塞有更多機會存活,因此導致的死亡90%以上發生在醫院外的原因。
對第3種情況: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是身邊的人立即進行心臟按壓+人工呼吸,也就是心肺復蘇,并立即進行電除顫,目前在很多公共場所都備有除顫儀,否則兇多吉少。這是人人都應當學會心肺復蘇、除顫儀使用的原因,也是人人都應當具備的“護身符”,危急時刻你的一次正確按壓,一次及時除顫,就可能為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重啟生命的律動。
需要知道的是,無論哪種情況,在進行必要急救的同時,都應當火速撥打120尋求急救送醫,即便是小范圍血管堵塞,超過了2小時,心肌細胞也將發生不可逆轉的壞死。
生命之機,轉瞬即逝。學習急救,刻不容緩!你記住了嗎?點個贊轉發告訴更多人吧,關注天天聽健康,方便每天學防病養生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