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當選總統,這個曾經被罵瘋子,又被捧成平民英雄的男人,除了在韓國國內引發一片熱議,在國際上也是名聲大噪。從凌晨6點21分開始,軍隊統帥權、外交決策權、國政指揮棒,統統交到了他的手里。那么這個野心勃勃的草根總統上臺后,對中韓關系會有哪些影響呢?
眾所周知,中韓關系在過去這幾年,可以說是走到了歷史低谷,甚至“名存實亡”都不為過。薩德事件之后,中韓互信急劇下降,韓國越來越向美國靠攏,尤其是在半導體、供應鏈、芯片聯盟這些硬核領域,韓方簡直像“二舅家的聽話外甥”,美國讓咋干就咋干。
那李在明來了,會不會不一樣?我覺得可能會變軟,但不一定變好。
他可能不會像文在寅那樣公開強調中韓友誼,更不可能直接退出韓美聯盟。但他值得中方關注的最大特點就是務實。
回顧他過去的發言,他多次講過幾個核心觀點:
韓國不能完全依賴美國,韓國要推行具有平衡和實用的外交;
對中韓貿易依存度要理性看待,要主動、務實地開展合作,不能盲目脫鉤;
關于中國統一的內部問題,要秉持絕不插手、絕不招惹的態度。
簡單說就是他不搞意識形態外交,一切以利益優先。這種人,在今天這個不確定的世界,是最值得談合作的類型。
所以,李在明上臺后,中韓經濟關系有望止跌回穩。我敢這樣說是有原因的,您看看現在的中韓貿易是什么情況。
2024年中韓貿易額創下十年來新低,韓國對華出口下降近20%。中國產業鏈在“去韓化”,比如芯片、面板、電池,統統開始國產替代,韓國品牌在中國基本“銷聲匿跡”。
所以李在明上臺之后只可能止跌回穩,畢竟再壞也壞不到哪去了。
不過有一點其實大家很清楚,中韓關系的受害者,不是中國,而是韓國。
李在明很明白,如果不改善中韓關系,韓國的出口產業、半導體供應鏈、能源合作都會受阻,甚至“缺一塊”。所以他大概率會逐步釋放善意,不可能像尹錫悅那樣一言不合就懟中國。
但是中韓政治互信想要徹底恢復,還得看薩德問題怎么收場。說實話,這事兒李在明也不太好解決。
薩德系統是美軍主導部署,韓國只是提供了場地,而且部署之后韓國政府基本是“無主權狀態”。
李在明雖然批評過部署方式,但他沒有主張“拆除”薩德。也就是說,他很清楚這件事已經牽扯到美韓軍事同盟的根本結構,不可能輕易撬動。
但他可能會通過一些方法“軟化局勢”,比如他此前承諾不追加部署更多薩德雷達或導彈系統。也可能對“美日韓三邊軍演”采取低調、象征性的參與。意思就是,我沒辦法拆但是我不讓它更進一步。
那么過去五年,韓國最大的外交問題就是太過于靠近美國了。無論是半導體聯盟(Chip 4)、對中國制裁立場、還是參與印太戰略,韓國在國際上已經逐漸失去了“中間國”的靈活空間。
李在明是有機會把這個定位找回來的。他的政策主張是不站隊,做通道。這樣一來,韓國就不再是中美博弈中的“棋子”,而是開始試圖變成“棋手”。
當然,能不能做到,得看李在明有沒有這個能力和魄力,以及最重要的有沒有這個時間。所以對中國來說,李在明是窗口期,但不是長期紅利。
我們要看清楚,中國不需要一個親中的韓國總統,但需要一個理智的韓國總統。只要韓國不再主動激化對抗,中韓關系不一定大好,但至少能“止血”。
不過國家關系不能靠“哪個總統好說話”來維持。過去十年中韓關系的起起伏伏,太受政治周期影響,代價太大。
李在明上臺是個契機,但如果不趁這個契機建立長期機制,比如穩定的外交磋商、經貿協調、區域安全溝通機制,那下一次政權更迭,又得重新來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