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圣
臺南市中正路,見證了幾代人的生活變遷,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記憶,如今卻因為民進黨當局一紙“去中化”的政治意志,面臨強制更名的命運。6月初,臺當局內(nèi)務主管部門推動“中正路”全面改名政策曝光,引發(fā)島內(nèi)輿論沸騰,尤其在臺南這一綠營票倉,地方反彈聲浪之高,連市府都一時噤聲。多位里長、市民怒批改名“勞民傷財”、“毫無必要”,更有人直言“至少要花五億新臺幣以上”,狠狠打臉這場政治化、意識形態(tài)掛帥的“表忠式工程”。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場“改路名”風波本質(zhì)上不是為民生、不是為城市管理,而是又一次用意識形態(tài)手術刀,把島內(nèi)社會搞亂、把民心搞散。民進黨當局明知“中正”二字在臺灣社會已經(jīng)生活化、地名化,是道路、門牌、身份證、工商行號、商戶廣告乃至社區(qū)認同的一部分,卻非要強行拔除,只因為那兩個字不符合他們嘴里的“轉(zhuǎn)型正義”。這不是政策,是復仇。
從臺南地方反饋來看,市民最擔憂的根本不是所謂“政治意義”,而是極其現(xiàn)實的民生沖擊。換路牌、換門牌、重辦身份證、戶口名簿,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商業(yè)登記、物流地址、金融信息更新……哪一項不是大工程?哪一筆不是沉重支出?據(jù)不完全估算,僅臺南一地的路名更換就可能涉及超過五億新臺幣財政負擔,行政耗時長達數(shù)年,而這一切支出與犧牲,居然只是為了一個象征性的政治表達。
一位臺南里長在接受采訪時憤怒指出:“市民都不知道為什么要改,已經(jīng)用了六、七十年的路名,住習慣了、認門牌也認習慣了,改這個干嘛?”另一位民眾更質(zhì)問臺當局:“每天喊財政吃緊,卻要花幾億搞這種表面工程,是真不懂民心,還是根本不在乎?”這場所謂“中正路”改名行動,其實恰好暴露了民進黨治理邏輯的荒謬本質(zhì),用政治正確壓倒行政效率,用意識形態(tài)掩蓋施政無能。
而更諷刺的是,在面對地方強烈反彈時,民進黨當局并沒有任何實際溝通動作。臺南市政府對媒體的回應,只是繼續(xù)“尊重民意”這種模棱兩可的話術,內(nèi)務主管劉世芳則表示“樂于協(xié)助溝通”,可這和“你可以說話,但我照樣做”的傲慢態(tài)度有何區(qū)別?更何況,正是劉世芳在這場風波中扮演了高調(diào)出面的“政治先鋒”。據(jù)島內(nèi)媒體人樊啟明披露,劉之所以近日頻繁出鏡談改名議題,是因為5·20“后臺行政機構”傳出將改組,劉急于刷存在感,表忠心,避免被政治邊緣化。一場“去中正”的行政動作,竟成了官員保位的投名狀。
國民黨臺南民代謝龍介一語道破要害:“如果‘中正’要改,那‘成功路’要不要改?‘中山’要不要改?‘中原’‘中華’又如何?”一旦用意識形態(tài)作為行政邏輯,極端化的清算就永無止境,誰都可以成為下一個被“去名”的對象。而這一切看似是“去威權”,實則是“以黨領政”、“黨意治城”,是真正的綠色威權。最可悲的是,民進黨不但要奪走地名、奪走歷史,還要榨干人民最后一絲認同,把所有公共符號都變成“民進黨制式”。
更深一層的問題是,民進黨為何此時啟動這種極易激起社會撕裂的動作?表面看是文化議題,實則是為賴清德鞏固黨內(nèi)意識形態(tài)權威、轉(zhuǎn)移“大罷免”輿論焦點制造熱點。從“賴清德17條”模糊表態(tài)到“去中正”實質(zhì)操作,整個路線清晰不過:誰能在“去中國化”上表態(tài)得最狠,誰就能在黨內(nèi)博得頭功。這種用意識形態(tài)做派系游戲的政治操作,不僅踐踏公共治理,更是在消耗全體臺灣人的共同記憶與生活秩序。
諷刺的是,民進黨一邊把“中正”當作仇敵拼命鏟除,一邊卻在宣傳上不斷自詡“最懂民主、最懂臺灣”。如果民主只是一個用來掩蓋強迫癥式清算的口號,那它早就變成了專制的遮羞布。如果文化認同只能服從政黨意志,那所謂“多元價值”根本就是空談。
當市井阿姨、廟口伯伯、夜市老板都在問:“改名有必要嗎?”“這筆錢能不能別亂花?”“我們什么時候能決定自己的生活?”的時候,說明問題已經(jīng)不再是“政治口水戰(zhàn)”,而是民心正在流失。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從來不是你要改掉什么地名,而是你能否讓這塊土地上的人過得更好。而今民進黨卻執(zhí)意反其道而行之,把權力當掃帚,把人心當垃圾,這樣的政權還能走多久?
歸根結(jié)底,“中正路”該不該改,根本不是地名的問題,而是制度方向的問題,是治理態(tài)度的問題,是民進黨是否仍將人民福祉置于優(yōu)先位置的問題。一個政府若只知改名、不知改政,只熱衷于政治表態(tài),而無視民生冷暖、基層負擔,那再響亮的口號也掩蓋不了施政乏力的現(xiàn)實。人民關心的不是名字叫什么,而是生活有沒有改變、政策是否貼近需求。背離這一點,最終失去的只會是社會的信任與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