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向日本首相石破茂提議采購第六代戰斗機F-47,以及仍只存在于口頭的F-55戰斗機,這個罕見表態引發了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
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此舉正是為了誘使日本放棄參與歐洲六代機項目。美國媒體甚至指出,以歐洲和日本的技術水平,即使研制出六代機也無法匹敵中國和美國。
美國軍事觀察雜志網站報道稱,特朗普向日本推銷的先進戰斗機幾乎都是破天荒的。不僅包括從未出口過的F-22,還有第六代戰斗機F-47,以及特朗普最近才在口頭上創造F-55,即“雙座型F-35”。這種前所未有的“慷慨大方”,引發了輿論廣泛關注。
另一方面,日本當前正在緊鑼密鼓地與英國、意大利展開第六代戰斗機的合作開發計劃,又稱為全球空中作戰計劃(GCAP)。在5月21日開幕的東京防務展上,GCAP戰斗機的模型進行了公開展示。為此,日本航空產業振興株式會社與英國BAE系統、意大利萊昂納多公司還將在今年成立合資公司,試圖在中美以外開辟研發六代機的第三條道路。
然而,日本試圖撇開美國與歐洲聯合搞新一代戰斗機,也惹惱了美國當局。關鍵原因,就是日本一直都是美國戰斗機出口市場的最大客戶之一。從F-4、F-15到F-35,日本都是最積極的采購大戶,特別是日本先后裝備了220架F-15J,比其他所有F-15出口客戶的裝備總數還多。不僅如此,日本當年還曾經主動要求購買F-22A“猛禽”戰斗機,哪怕F-22A的造價極為昂貴。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研發第六代F-47隱身戰斗機也需要考慮未來的出口,以攤銷天文數字的研發經費,而日本正是最有可能購買F-47的客戶。如果日本自己跑去搞了另一種第六代戰斗機,必然將嚴重影響F-47的出口可能性,無異于危害了該機降低成本的前景。
美刊指出,日本盡管一直都是美國戰斗機的最大客戶之一,但是也不斷嘗試自行開發新型戰斗機。多年以前,日本就開始籌備國產隱身戰斗機(五代機)的計劃,但由于日本航空工業在該領域缺乏經驗,日本隱身機計劃必須依賴美國的支持。事實上,當年日本F-2戰斗機嘗試走本土化的道路,就是因為美國的制約演變成了F-16的變形版。
美刊認為,雖然日本在2022年12月宣布與英國主導的“暴風雨”計劃合并,改名為全球作戰空中計劃(GCAP),但是日本和英國、意大利在五代機領域同樣都缺乏經驗。甚至作為第三、第四代戰機,歐洲曾經開發的“狂風”和“臺風”戰斗機,也被認為在那個時代遠非屬于“有競爭力”的飛機。因此,日本放棄與美國的合作,轉向與歐洲聯合開發新一代戰斗機,只會導致日本未來戰斗機部隊在全球地位的大幅下降。
正是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術的原因,日本和歐洲開發的全球空中作戰計劃(GCAP)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近期有報道稱,日本政府內部已經出現擔憂,即GCAP計劃不太可能實現2035年正式推出戰斗機的目標。
面對當前的一系列發展挑戰,英國和意大利越來越傾向于將戰斗機服役日期推遲到2040年代。不僅是GCAP計劃,法國、德國和西班牙正式實施的“未來空中作戰系統”(SCAF)項目也正在考慮將服役日期推遲到2050年代。這樣一來,歐洲的兩種六代機計劃將比中美第六代戰斗機(預計2030年代投入使用)預期服役時間,分別落后了10年和20年。
美刊更加不客氣地指出,比服役時間落后更糟糕的是,歐洲六代機的真實技術水平也落后于中國和美國。簡單來說,以歐洲目前衰退的航空工業能力,以及缺乏隱身戰斗機經驗的先天缺陷,理論上就不太可能在同一時間開發出能與中美競爭的戰斗機。中國和美國擁有完全不同和更大規模的技術研發能力,以及更大的工業基礎,這導致中美兩國戰斗機性能與其他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美刊甚至暗示,前不久殲-10CE打敗“陣風”的戰例,也證明了中美四代機與歐洲國家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更不用說中國和美國在第五代戰斗機方面的領導地位,而歐洲至今還搞不出五代機。
為此美刊認為,對于日本自衛隊來說,F-47是一種更有利的戰斗機,因為F-47不僅可以比歐洲六代機更早投入使用,而且技術風險低得多,同時可提供更優越的性能,包括更大的航程。同時,日本進口美國六代機也有利于解決日美兩國貿易順差的問題,同時可以與駐日美軍戰機部隊實現更大范圍的互作性。
但是筆者卻想提示一點,F-47雖然被吹噓優于歐洲六代機,但是F-47同樣也屬于紙面上的東西,與中國已經試飛的兩款六代機不能同日而語。美國人嘲笑日本和歐洲的六代機要在2040年代才能服役,但是美國的六代機能否在2030年代搞出來,也是令人懷疑的。(作者:陶慕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