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被譽為“互聯網女皇”的風險投資家瑪麗·米克爾發布了長達340頁的2025年AI產業趨勢報告,用大量圖表詳盡呈現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開發速度、應用廣度、資金投入和使用規模方面的爆炸性增長,并質疑OpenAI等AI巨頭的“燒錢模式”是否能持續下去。
米克爾是風投公司 Bond Capital 的創始人兼合伙人,曾因每年發布《互聯網趨勢報告》而被譽為“互聯網女皇”。在創立Bond之前,她曾擔任知名風投凱鵬華盈的增長基金主管(2010–2019),主導投資了 Facebook、Spotify、Ring 和 Block等公司。但自2019年起,米克爾停止發布年度趨勢報告。
如今,米克爾強勢歸來,聚焦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一詞貫穿整個報告,強調AI發展速度已經超越歷史上任何技術變革。
01 AI像競技體育一樣,不斷刷新“極限”
米克爾的這份報告名為《趨勢——人工智能》,她在其中寫道:“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速度和范圍確實是前所未有的,數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她在報告中寫道,人工智能的進化,越來越像競技體育那樣呈現出“超人類”的一面,不斷刷新“極限”。而在商業領域,企業正借助AI系統分析和攝取海量數據,讓機器變得更聰明、更精準、更具競爭力。
大語言模型的技術突破、單位Token使用成本的大幅下降、開源模型的廣泛傳播、芯片性能的飛躍式提升——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AI技術變得更加強大、易用、可負擔,也更具商業可行性。OpenAI的ChatGPT,正是這種趨勢的集中體現。從用戶增長速度、使用頻率到商業化能力來看,ChatGPT 是技術史上最成功的“爆紅產品”。
數據顯示,ChatGPT 在發布僅 17 個月內用戶突破 8 億人次,創造了人類技術應用史上傳播速度最快的紀錄。與此同時,眾多AI公司也在前所未有的速度下,快速實現高年經常性收入(ARR),這在以往技術周期中幾乎不可想象。
報告還指出,盡管訓練一個頂尖AI模型的成本如今已高達 10 億美元,但模型的“推理成本”(即用戶使用AI進行輸出的花費)卻在急劇下降。她援引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數據表示:按每百萬個Token計算,推理成本在過去兩年內下降了99%。
在競爭格局方面,米克爾強調,當前的AI競賽也正出現“前所未有”的劇烈變動:競爭對手以極低成本復制彼此功能,特別是在開源模型和中國技術的推動下,市場節奏明顯加快。
她引用英偉達的數據指出:2024年推出的Blackwell GPU,在每個Token上的能耗,僅為2014年Kepler GPU的十萬分之一,顯示出硬件效率的驚人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