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名游客在海南三亞
被不明物咬傷后身亡
引發網友關注
盡管咬傷游客的
“不明生物”的種類尚未明確
但這一事件仍為公眾敲響了
夏日戶外活動安全的警鐘
每年5~8月是蛇類活動高峰期,在與蛇“遭遇”后有一定被咬的風險,被無毒蛇咬傷后會出現局部損傷;被毒蛇咬傷后,蛇毒可對機體神經系統、血液系統、肌肉組織、消化系統等產生損害引起急性全身中毒性疾病。
被蛇咬傷該如何應對?哪些常見處理誤區要避坑?
被蛇咬傷后
應該如何應對?
研究表明,被蛇咬傷后2小時內使用抗蛇毒血清效果最佳,亂用偏方等錯誤救助方式極易導致病情延誤,甚至致殘、致死。被蛇咬后請按照四步法處理:
1.緩步撤離
盡量保持冷靜,限制被咬傷部位活動,第一時間緩步離開現場,快跑會加快毒素擴散。
2.記住特征
盡量記住蛇的基本特征,包括蛇形、舌頭、花紋、顏色,最好可以拍照,以便醫生精準用藥。
不要去捕捉或追打蛇,以免二次被咬。
毒蛇的咬痕一般表現為1~4個出血點,多數情況為2個;無毒蛇為兩排細小牙痕。
3.及時取下配飾
去除患肢的手鐲、戒指、鞋子等受限物,防止腫脹加重后導致進一步傷害。
4.固定并清理傷口
用繃帶(最好是彈力繃帶)在患肢進行綁扎,減緩蛇毒的擴散,同時用夾板或樹枝對傷肢進行固定。
圖片來源:國家應急廣播
可先用木棒或板子充當夾板,將其貼靠咬傷部位周圍,再用布條等系在夾板上、中、下三個位置,確保其固定。
圖片來源:國家應急廣播
可以用生理鹽水、礦泉水對傷口進行沖洗,或使用浸濕的干凈布料輕輕擦拭傷口,去除污漬。清理干凈后,再用另一塊干凈的布覆蓋傷口,等待救援。
簡單處理傷口后,及時撥打120并說清楚懷疑毒蛇咬傷,方便調度到有抗蛇毒血清儲備的醫院。
圖片來源:千庫網
避免這些常見誤區
1.?用嘴吸毒
影視劇中,常出現“用嘴為同伴吸蛇毒”的劇情,現實中,這樣操作很危險!被蛇咬后,毒液會隨血液、體液迅速擴散,并不能吸出來多少。若“吸血”者口腔有炎癥或傷口,毒液還會滲透帶來傷害。
2.?切開傷口排毒
切勿自行切開傷口,操作不當易導致傷者失血過多和傷口感染。
3.?認為傷口無腫痛就沒事
被神經毒類毒蛇咬傷后,早期癥狀往往較輕,容易被忽視。如被銀環蛇咬傷時,傷口不腫不痛、牙痕淺,咬傷后1~2小時才開始出現乏力、麻木、喉嚨梗阻等癥狀。但此類蛇傷病情兇險、變化迅速,因此一旦被蛇咬傷應立即就醫。
防蛇指南
1.野外游玩時,應穿著長袖長褲、高幫鞋子,并將褲腳綁緊,避免皮膚裸露在外。
2.不要進入洞穴或無人打理的茂密山林,更不要輕易翻動草叢、石塊。
3.在叢林中穿行時,可使用棍子左右敲擊,蛇聽到響動會提前離開,避免因無意踩到蛇而招來攻擊。
4.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能夠有效驅趕蛇類,戶外游玩時,可在四肢處涂抹硫磺軟膏或噴灑風油精。
在享受美好戶外時光的同時
請注意觀察四周環境
如遇危險,及時求助
來源:廣西疾控
編輯:梁湘宇
審核:李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