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武漢大學某食堂內發生的一起故意傷害案件,已被警方證實為23歲在校男生朱某因學業不順行兇。在對3位傷者表示問候的同時,不能不向行兇害人的朱某問一句,自己學業不順,為何要傷害無辜?
至于朱某學業怎么不順,學業又因何不順,目前尚未有進一步消息公開,但不管怎么著,青鋒認為,學業不順都不能成朱某公共場合傷害他人的理由。
朱某為何要在學校食堂內行兇傷害他人?
青鋒認為,這恐怕與朱某自小受教育過程中存在一定偏差有關。
一是朱某很可能缺乏挫折教育。因而當自己學業不順時,就產生悲觀失望情緒,轉而將自己悲觀失望轉嫁到別人身上,進而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傷害他人,發泄情緒,不僅傷害了他人,也涉嫌違法犯罪,葬送自己大好前程。
二是朱某在成長過程中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沒有得以正確樹立,因而不能正確看待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得與失,一遇挫折便怨天尤人,甚至產生報復他人、報復社會的心理,在公共場合行兇傷害他人,即成為其第一選項。
三是學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以考試為主,靠分數確定一個人未來的高中階段結束,進入大學后少了嚴管后,壓力突然消失,一部分剛進入成年人階段的學子,很可能有迷失之感,而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特有的教育管理,對剛剛成年的學子缺乏教育引導,讓個別學子一時間迷失人生目標,乃至方向,遇事容易過激。
四是法律意識的淡薄,很可能就是朱某這樣的大學生,一旦遭遇不順,就毫無顧忌的為了自己情緒、心理的發泄,采取暴力手段傷害無辜。
事實上,大學生因自己遭遇不順在校園里傷害無辜的事情不止一次發生了,各個高校針對這一現象如何做好防范,不能不說沒有提上議事日程,也不否認各個高校對此類現象的發生也采取了多種防范措施。但要從根本上杜絕或者減少因自己原因而傷害無辜的事情的發生,青鋒認為,還是那句老話,要從教育入手。在大學生進入高校校門那一天起就對其進行系統的法治教育,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法律的邊界在哪里。同時讓進入高校大門的學子認識到,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把自己的言行置于法律的框架之內,切不可做超越法律之事,否則,既傷人又害己,得不償失。
自己學業不順,絕不能傷害無辜。這至少應該成為每一個大學生做人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